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19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3年12月 Vol.219
封面繪圖:李靜敏(襲園)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黃色小鴨與桃園地景藝術節/林冠汶
作品檔案1181」襲園/僕人建築空間整合
作品檔案1182」雍和台北園區A區 Taipei Park Zone A/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83」聚恆科技廠辦新建工程/大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84」嘉生集團總部/吳省斯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185」城市畫軸─格來得捲門展示屋/謙水設計事務所 謙漢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186」大稻埕老宅中的東情西韻/趙印祥
作品檔案1187」金門砲陣地戰爭地景博物館/王柏仁
論述」動感金門/王柏仁
作品檔案1188」OPEN IT─「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屋/王柏仁
作品檔案1189」風厝/王柏仁
論述」顏色的形狀/趙奕翔
書介」蓋起來的房子:關於《寶島大旅社》/黃以曦
台灣空間文化」地產商治國?/殷寶寧
外方論」流離的憂鬱:台北的鄉愁經驗/羅時瑋
專欄」鐵鳥俱樂部/李清志
專欄」誰偷了我們的天空景觀?/郭瓊瑩
台北學憂鬱」艋舺。/顏忠賢
編輯室手記
十一月底的這波冷鋒似乎宣告今年冬天正式來臨。氣溫陡降下,之前氣溫走向不明,讓大家各自表述長袖短袖可厚可薄甚至不知該如何穿衣的趣味,被一竿子掃除,厚外套圍巾馬靴統一了不可預料。差異表述的自由,原來都只容許在正常之間的隙縫。
從建築作品來看,本期是粗獷和細緻兩個極端的組合,而這也是兩位新生代建築師王柏仁和李靜敏之間的對比。細緻系列由襲園領軍,共包含四件作品。「襲園」是李靜敏為自己事務所打造的夢空間,不大的建築,前後花了五年,不論從整體布局還是細節處理來看,都顯示這五年時間在其上的一再推敲,才能讓這建築充滿了這麼多變化細膩,彼此之間卻又能相互呼應。張哲夫事務所設計的雍和台北園區,也具有類似的品質。這個案子與南港展覽館一水之隔,但環境卻天壤之別。由於周圍佈滿老舊廠房,低樓層的迴廊造成的圍閉,產生自成天地之效果,但這迴廊也是騎樓,因此圍閉中又帶著足夠的開放性,加上頗有技藝感的帷幕牆設計,是很況味的都市建築。而大岩的恆聚科技廠辦和吳省斯的嘉生集團總部,雖然完整度上不如上面兩件,但也都有他們各自的獨特性。
粗獷系列則由格來得捲門展示屋拉開序曲,而由王柏仁的三件作品壓軸。「格來得」是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業務,然而設計者卻掌握了這個機會,創造了一個很有「構圖變化」的空間,旺盛的企圖心令人印象深刻。「東情西韻」則是趙印祥自己手工打造的自宅,他因為喜愛老街而搬到迪化街區租屋居住,位於安西街上的這戶住宅整修,整體花費不過五十來萬,卻能讓老屋韻味和年輕人居住和創業的活力彼此相融,不但可以鼓勵年輕人重回舊市區,對於瀕於僵化的老屋再生,也能有啟發。而王柏仁崛起於花蓮新城托兒所,而台東野房子更令他開始受到廣泛注目,本期刊登的粗獷三作,包括金門砲陣地戰爭地景博物館、位於新竹的故事屋和風厝,也都維持很好的水準。我個人尤其偏好風厝,俐落的空間變化和材料灑脫使用造成的獨特狀態,令人刮目相看。
本期文章也有特別的安排。林冠汶的黃色小鴨一文,不但頗有時事性,而且他的觀察入微,描寫又入木三分,讓我們能身歷其境般感受到這個原充滿政治操作而出現的奇幻地景,出人意表的日常生活性。顏色的形狀則是趙奕翔對其剛謝幕展覽的論述,其對於繪畫和建築之間關係的重造,不但帶我們重回現代主義的激情,而且他的這些看似簡單實則細微繁複的「微」建築,也可對比出我們這個數位建築氾濫的粗猛虛幻。著名影評人黃以曦為顏忠賢八十萬字新書《寶島大旅社》所寫的書介,又跟趙奕翔以專業來虛構建築形成另一種對比。在黃以曦的眼哩,顏忠賢的建築烏托邦既是時代性的,同時又是超越時代的,因此得以最切合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批判。緊接著殷寶寧以現實主義風格來批判當今台灣建築現象,某種程度也呼應了黃以曦的文章,並擴大了建築牽涉的範疇。羅時瑋專欄「外方論」,原本寫的都是外國城市經驗,本期特別以懷舊角度將台北當異國城市來寫,是非常有意義的視角轉折,值得讀者細細品味。最後,顏忠賢專欄「台北學憂鬱」本期「艋舺」是這個專欄的最後一篇。我們非常感謝顏忠賢透過這個專欄帶給我們的非常性視角下的台北經歷,因為唯有非常我們才能認知到束縛帶來的摩擦快感,所以我們才能在恍惚間維持看似正常,徘徊於崩潰卻不至於崩潰!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434
7867
7315
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