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封面: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Van Berkel en Bos UN Studio bv 提供)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Zaha Hadid翻船記─日本新國立競技場大混戰/王進坤
國際競圖留下的一團迷霧
對談」「台灣塔」大悲劇─與張樞對談台灣塔/張樞×呂欽文×邱文傑×林洲民×徐岩奇
作品檔案1366」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國際競圖(第二名)/Van Berkel en Bos UN Studio bv、April Yang Design Studio Limited、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對談」T3國際競圖下留的一團:台灣迷霧/楊之瑾×張清華×郭英釗×賴靜縈×褚瑞基
作品檔案1367」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第二名)/Studio Gang Architects+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68」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第二名)/Morphosis Architects+潘冀聯合建築師事 務所
論述」原鄉裡的異域─台灣大型國際競圖的經驗回顧/潘冀、蘇重威
作品檔案1369」台中城市文化館國際競圖(第二名)/Jean-loup Baldacci+Felice Fanuele+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70」金門港「水頭客運中心」國際競圖(佳作)/Mias Engineering Limited+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對於建築師、建築人,國際競圖是一個夢想/戴育澤×謝耕宇
作品檔案1371」新北市立美術館國際競圖(第二名)/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問與答/翁祖模
作品檔案1372」台中城市文化館國際競圖(佳作)/Mass Studies+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鴻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73」新北市立美術館國際競圖(佳作)/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台灣的自信心慢慢地在成長了! ─開放的態度面對國際競圖/曾柏庭×蘇雅玲×謝耕宇
作品檔案1374」台中市泊嵐匯會展中心競圖(第二名)/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根留台灣,宏觀國際/劉培森×褚瑞基
論述」國際競圖的內在意義與學習之道/曾光宗
策展建築─包裝下的另一種作品
作品檔案1375」米蘭世博外帶台灣館(義大利) LIVE系列城市攤車/十時設計有限公司、Andrea Vercellotti ARCHITETTO、廖炯昇空間設計工坊、惟德休閒事業有限公司
論述」食活Food is Life/洪誌遠
對談」外帶台灣‧前進米蘭/洪誌遠×陳克比×蘇雅玲×謝耕宇
策展/論述」建築策展的策略思考與實踐/王耀邦/格式設計展策
策展/論述」談策展/鍾秉宏/archicake築點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專欄│台灣建築的過往軼事」必也留存乎?必也遷移乎?/凌宗魁
藝術與建築│建築大叔的奇想大台北」台北橋下的三重市街/建築大叔
雲霧渺渺年代下的相互激勵
2016年1月台灣再次面臨選舉,整個國家的路線、政策又再一次面臨變化。ta也在今年的第一個月開始,由我─褚瑞基,接班任職主編達六年的王俊雄老師,成為新一任的ta主編。想著那有點遠,但也沒太遠的年代,主編曾是一個極為重大的職位,他提出議題,並主導詮釋的觀點。當今的主編,也提出他的議題,但已經不再試圖掌控觀點的詮釋了;議題是一個期盼發展成為對話平台的機會─它非獨占,而是開放的邀請。
被問對於ta未來的期盼,我發現,我一時間還真的回答不太出來。王俊雄老師這幾年為這雜誌注入清新及動人的文化魅力;我能扮演的角色應該首先是維持這股獨立性,並保有它高超的價值性。不管由學術觀點、專業學習、文化趨勢、或是未來思維都應該持續有好的內容被提供。如果有那麼一絲改變,那應該就是我應該更面對「台灣‧建築」這一個說詞的價值及論述。
《ta台灣建築》是一本試圖詮釋台灣建築文化的一本雜誌嗎?還是,它是一本引介學習資源給台灣建築界人士的雜誌?我個人傾向於前者優先,而後者因前者而出現。在媒體、網路資訊更加流通的年代,資訊量的多已不再是什麼了不起的價值,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由搜尋系統中找到學習的機會及內容;但是,整理出一種說法的頭緒,並加以發展出一種影響性的認知,還算有點意義的媒體價值。
「詮釋台灣建築文化」有著兩個有意義的說法:一、在「世界是平的」趨勢中,台灣當然免不了也被納入扁平的世界地理中,但是台灣還是台灣,它的人、地、事、物的現在及過去,深深影響著這裡的一切,當然也包含建築。我深信台灣建築還是具有一股獨特性,於是就讓我們雜誌持續去發掘這樣的異質性,並呈現這其中的故事、建築創作及成果。二、台灣的建築在長時間被理解為台灣的「建築物」,或是「空間」;然而這概念在多樣的社會、產業、及文化面貌中,已遭挑戰;「台灣建築」應不再只是建築物,而是一種形塑台灣建築及空間的「建造手段」。這意思是說,《ta台灣建築》將試圖描述任何建築文化中的可被觀察的成果─繪圖、歷史、建築、都市空間、展覽、空間的美學集體意識等;當然,建築物─真實或虛擬都還是作為表達這樣時代思維的載體;他們必然還是核心,只是不會是全體。
2016年1月的《ta台灣建築》出現的第一個內容是源自於T3國際競圖的思考。各種媒體中已經大量傳播這第一名的資訊。三大案,第一名世曦+Richard Rogers+Arup+宗邁的組合,但第二名呢?第三名呢?「勝者為王」吧!或許大家如此想;但建築人長年面對的國際競圖應該就這樣輕易放過嗎?
許多建築人有一堆話想說他們面對「國際競圖」的心態及想法,但一般常被想到的無非是抱怨吧(國際焦慮症嗎?!)。許多人說,國際競圖是外國人買辦的提貨嗎?是台灣政客裝腔作勢的政治動作嗎?還是完整顯示台灣建築陽痿的表徵嗎?不!我不認為這現象應被說得如此負面或單純;這其中必定隱藏許多台灣事務所面對國際化的策略;而且這其中還不乏是以積極、正面、改革的手段面對未來的努力。「冷飯熱炒」不是我們這一期的內容,而是以「落選」作為真正面對未來進步思想的探求。我們對於「失敗者」的專訪希望投射出到底國際競圖的參與是怎麼一回事?而台灣到底建築競圖這產業要如何敢面對「失敗」這問題的相互學習。本期封面雲霧下UN Studio+九典+AYD+台聯的T3機場,應該是不會被蓋出來(誰知道?);它看似虛幻,但這「似假如真」的第二名,在透過我們專訪後,卻顯示了台灣建築產業強大力量的集合。老實說,台灣並不差!!!!
此外,大家都意識到台灣建築學習的氛圍是很興盛的。每周有新的展覽、活動、演講、導覽…以及無止境的活動。這一個時代充斥了無止境的包裝、呈現以及知識的再現性。「建築展覽」或是「策展下的建築再現」被我定義為新建築文化下的必然之作。「米蘭外帶台灣館」是由一群年輕人發起、進行的活動;這「展館」沒有太多的建築,但它的話語似乎詮釋了一個概念下的台灣─不論成功還是失敗。其他出現在雜誌中的的幾個建築策展,一樣以一種詮釋的話語,詮釋這建築師作品以及活動的價值。
是的,在可見的未來,我將負責議題的選定以及作品呈現的編輯觀點。對於我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都歡迎給我以及我們的編輯團隊任何的意見。感謝大家!誠懇地!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663
8112
7469
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