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3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5年12月 Vol.243
5460 2015-12-04

封面:雲門新家(財團法人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 提供)


 

編輯室手記

 

新聞

 

2016│第五屆台灣住宅建築獎」
評審介紹/王俊雄│李文勝│邱文傑│吳秉聲│鍾九如│王增榮│吳武易│張樞│張裕能│張晃魁│羅時瑋


特別策劃」雲門新家

[作品檔案1360] 雲門新家/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 雲門新家的路徑/葉芠芠×黃聲遠×杜德裕×王俊雄

[對談] 不在宜蘭的田中央/黃聲遠×王增榮×王俊雄

 


作品檔案1361」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景觀設計附屬廁所/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62」徑。院子/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63」礁溪高宅─屋棚下的家/王士芳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364」竹東戴宅/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作品檔案1365」理想園幼兒園、北斗張宅/原生整合環境設計


專欄」從韓國光州亞洲文化中心看亞洲城市中歷史事件場所/傅朝卿

大觀園城堡」比較城市論述的目的與意義/謝宏昌


座談會」代謝派大會談‧台灣觀點/吳光庭×龔書章×邱文傑×楊逸詠×楊詩弘×王增榮×王俊雄

 


編輯室手記


謝耕宇:這是你主編的最後一期,在這期安排刊登雲門新家,是否想指明雲門新家的重要性?在訪談中你也多次提到它從此改變了雲門以及田中央的可能性。

王俊雄:雲門是台灣人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也是台灣對世界重要的文化貢獻,我想雲門新家必然會受到許多矚目,而且會與時俱增。對雲門來說,這個新家的到來是很重大的事情,不僅是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家,團隊所有的人可以聚在一起、看著彼此工作,更重要的是,這個家不是封閉的家,僅屬於雲門自己,而是對所有人都可以開放的家,他們的舞蹈作品在產生的過程是可以被碰觸的。同時,雲門劇場是一個可以外借的場地,這場地就像是個介面,國內外許多表演團體都可以藉此發表創作,而每個創作也都是在跟雲門交流,藉此雲門已不再僅是一個表演團體,也是劇場經營者,等於是藝術家擁有了一個自己的藝廊,也兼為策展人,能量增大很多。
而對田中央來說,這是第一個離開宜蘭的建築案,有別於長期深耕宜蘭產生的特殊工作方式和情感表述,延續到其他地方的發展,是否也發展出新的做事方式與契機來維持這個特質、甚至提升這個特質?我們非常關注,因為田中央逐漸跟雲門一樣,成為台灣的資產了。此外,相較於田中央其他案子,雲門在技術上也有新的轉變,比以前要井井有條得多,尤其是建築構造上的倫理性追求和表現,比以前來得有意識,雖然我也無法完全確定是否是正確的狀態。應該是說,形式表達在意志上,已經想要貫徹到構造,但中間的一致性似乎還是稍嫌不足,卻已經可以看出轉變,後續的發展值得細細觀察。

謝耕宇:離開宜蘭的田中央會給台灣的地域建築一個啓示嗎?

王俊雄:我認為地域建築是一個態度、一個價值,不是一個空間範圍。比如說台灣很常談的社區,但一個社區有多大?我們恐怕回答不出來。地域只是提醒我們做建築的方式要因地制宜,建築要跟人有互動關係,而不是蓋好一個東西就丟給地方。像田中央建築的事情我覺得一點都不抽象、超好懂的,就是很寫實的事情,可能是黃聲遠的表達讓人覺得抽象,但這也不是說他的表達方式有錯,而是說明了他的地域主要是感受性的,隨時空增長和調整。

蘇雅玲:他好像不太容易下結論。

王俊雄:(笑)這句話有刺客的笑果。

蘇雅玲:我還滿訝異從田中央出來執業的表現,即使很年輕,可是表現度就會比想像得要成熟,那是因為黃聲遠會讓剛畢業的學生直接觸碰工程面嗎?

王俊雄:田中央就是不管你在事務所待多久,直接下戰場,所以每個人至少負責一個案子從頭到尾,從丈量基地、設計、畫施工圖、到工地去監工…就是一個人。黃聲遠常常講田中央比較像是學校,而不是個事務所。是為了訓練這些人才去接案子,並不是有了案子才找人來,是顛倒過來,對黃聲遠來講地方性就會地方到這種程度。田中央不是西方現代式的建築設計機器,是一種完人、全人的工作方式,很手工業的,會從第一個步驟做到最後一個。

謝耕宇:這樣的訓練很成功,這期的每一個案子我都看到了田中央。理想園很明顯,在那樣一個小基地也有聚落,竹東戴宅也是在單棟房子裡面做了好幾個聚落。他們未來會受到侷限嗎?會有新的表現嗎?

王俊雄:現在就已經看到新的表現了,更何況他們的職業生命才剛剛開始。所以我覺得他們會非常非常不一樣,不會是黃聲遠的方式,裡面每個人的個性差異其實影響很大,以後唯一會相似的可能只剩出發點。

蘇雅玲:寬和對我來講很不一樣。有時候黃聲遠會很沒有章序、不規則、難以用邏輯去推理,可是寬和的東西有,有一個固定要截取的垂直水平軸線,比方說國台博廁所拉大了周邊環境,可還是有切出一個軸線跟景觀的關係,對比性滿大的。

謝耕宇:寬和的徑。院子正面看起來很乖,轉到背面就變得很不乖,那案子就很田中央。王士芳的礁溪高宅屋頂的形式很強烈,但那形式又剛好很貼近基地的紋理。

蘇雅玲:這是老師的最後一期,有沒有什麼話想講?

王俊雄:以前看雜誌只覺雜誌真好看,自己編了之後,除了知道雜誌很好看,也知道編雜誌的過程,有兩個層次可以去想,雜誌因此更像個對話的過程,而非單向的論說。
最後,只想說,謝謝大家這麼多年來的照顧。


 

5460 2015-12-0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049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440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4817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