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於山河之間的記憶——士林劍潭捷運綠廊
景觀作品 台灣建築雜誌2025年5月 Vol.356
©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作品檔案 2449
穿梭於山河之間的記憶——士林劍潭捷運綠廊
境觀設計有限公司
光廊道——讓日常流動成風景
隨著捷運淡水信義線通車,沿線社區與商圈快速發展,公共空間逐漸被壓縮。士林TOD計畫的啟動,為這條曾承載無數回憶的臺鐵淡水線舊廊道帶來新的可能。
本案以「人本」為核心,透過公民參與廣納意見,共同探討在地特色、人本友善設計、機車停車位調整、圍牆拆除以及基地東西向空間受切割等議題。嘗試串聯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時光記憶,並透過「驛、憶、藝」三大主題,營造一條富含人文情懷的光廊道。
驛——鐵道記憶的映射
以線性設計與光影變化,延續北淡鐵道承載的歷史軌跡。沿線規劃多元休憩空間,如同昔日的車站前熙來攘往、送往迎來的景象。
憶——串聯昔日回憶
福德洋圳曾灌溉士林農田,為當地繁榮奠定基礎。士林工商業興盛時期,五間戲院林立,其中立峰戲院位於基地旁,見證影視輝煌。如今設置的兩處解說牌,分別記錄福德洋圳的灌溉故事與五大戲院的歷史,延續士林娛樂中心的珍貴記憶。透過解說,展現士林的深厚文化與歷史脈絡。
藝——日常中的光影舞台
北藝中心的設立,為士林劍潭一帶帶來豐富的藝術氛圍。因此,於光廊道內設計多樣化的展演空間並結合光影律動。其中,跨橋上水波紋燈的設計,讓民眾隨光影的流動行走,讓步行成為一種光影的體驗。
讓城市的日常成為風景
本案以「減法設計」為核心,拆除圍牆、降低高差障礙,優化步行環境。動線整合結合輕量化導引指標,提升空間流動性與可識性。同時加強夜間照明,消除安全死角,增設無障礙坡道與路緣斜坡,全面提升行人安全與便利性。
我們期望,這條人本通廊不僅承載通行功能,更能鼓勵人們選擇步行。無論是通勤、散步,或駐足交流,它皆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文化價值的展示場,並促進人際互動,成為連結城市與人文的綠意廊道。(文:境觀設計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穿梭於山河之間的記憶——士林劍潭捷運綠廊
業 主: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地 點:臺北市士林區捷運橋下線形公園(劍潭站—士林站)
用 途:捷運橋下線形公園
景觀設計
事 務 所:境觀設計有限公司
主 持 人:耿美惠
參 與 者:周玟谷、黃文雅、林玠君、林思妤、賴界宏、
甘佳靈、謝宜穎、江宇晴、曾靖雯、劉建億、
王俞棻、劉人傑
監 造:境觀設計有限公司
土 木:林志民土木技師、陳睿成建築師
水 電:陳正宏水利技師
顧 問 群:黃顯宗教授、施富盛教授、黃秀端教授、林文傑組長、劉君英副校長、洪銘鎮里長
施工
安宏營造有限公司
材料
透水混凝土磚、透水混凝土地坪、鋼構、木料、石材、捩石子、磨石子
基地面積:9,800m2
造價
約新台幣64,260,000元
施工時間: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