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Vol.262
9737 2017-07-05

 


作品檔案1569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攝影:童昱軒

溪頭銀杏橋,坐落於溪頭的銀杏步道上,該處原先只有河床便道穿越神木溪,遇雨時經常遭山洪中斷,造成不便且安全堪慮。因此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決定新建一座木構造橋梁,並與台大土木系近年來積極推動之土木工程設計實務課程(Capstone)合作,由學生團隊提出新橋梁設計。團隊由當時大三的七名土木系學生組成,在多位教授、助理的帶領下,投入一年以上時間,由學生親自完成基地調查、模型製作乃至各項試驗,逐步提出橋梁設計構想,並將水文、環境景觀以及人的互動等因素納入,最終提出合於規範且具可行性之設計案,通過實驗林審查後,又獲得寶成集團裕元基金會認同與贊助興建。

設計意象及動線配置
銀杏橋位於銀杏步道上且鄰近銀杏林,因此我們以佇立溪畔之銀杏葉為發想,將橋體結構與欄杆塑造為銀杏葉意象。
在空間配置方面,由於橋址為神木林道、銀杏步道、沿溪步道、神木步道四條動線交會處,亦是神木溪轉折點,因此我們同時考慮平面及立體的配置。遊客能利用銀杏橋通往神木步道形塑新的串聯動線,也能在橋上同時觀賞下游景致、上游原有河床便道、與橋下流水飛瀑。在立體配置上則配合洪水位高程,安排橋梁自沿溪步道上方跨越,構成橋上、橋下的空間互動。

懸帶結構系統及國產集成材應用
本橋梁為「懸帶橋(Stress Ribbon Bridge)」結構系統,其原理與吊橋相同,皆藉由懸鍊線形狀之剛性材料構成拉力系統以支撐荷重,懸鍊線再以橋塔撐起,並於兩端錨定。

橋梁主結構採用柳杉集成材,其原料為台大實驗林自產之疏伐木。本案選用木構造與國產木材,不僅是因為希望融入森林與選擇永續建材,也期許能成為推廣國產木材利用之示範案例。

水文分析及聯合基礎
由於懸帶結構系統之特性,兩端橋台須有錨定效果以抵抗水平力。然而本案橋址位於土石流堆積層,若採用傳統橋梁基礎形式均難以避免大規模開挖,因此我們決定將橋台與橋墩於地面下相連為一座聯合基礎,不僅能平衡作用力,並可大幅降低開挖量體,以減少環境景觀衝擊與工程經費。

而神木溪在降雨前後之流量差異極大,設計過程中也製作水工模型試驗以掌握洪水影響範圍,進而決定橋梁的落墩位置與斷面。(文:謝沛宸)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溪頭銀杏橋(計畫名:銀杏步道跨神木溪木橋新建工程)
業       主: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地       點: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用       途:人行橋梁

建       築
主  設  計: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成員/謝沛宸、劉彥含、童昱軒、莊政翔、陳鵬元、鄭力齊、 
                 簡晨軒、指導/卡艾瑋(Hervé Capart)、冨田匡俊
檢  核:冨田構造設計事務所+鴻邁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監    造:寶成國際集團寶乙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冨田構造設計事務所+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施       工
建  築: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木材利用實習工廠

材       料
主  結  構:柳杉集成材E75-F240(實驗林當地生產)

橋梁資料:全長/36 m、跨距/20 m、橋寬/2.0 m、
                淨寬/1.6 m、橋高/3.08 m

設計時間: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基本規劃&初步設計)
     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細部設計)
施工時間: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7年7月號,Vol.262)

9737 2017-07-05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523 2016-12-14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711 2017-12-15
綠.縫合-新竹市文化綠廊環境景觀縫合工程
合寬建築|預景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7月
Vol.274
4559 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