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ty Dune(丹麥)


SLA 台灣建築雜誌2021年1月 Vol.304
2075 2020-12-31
關鍵字 :  景觀 丹麥

©SLA


作品檔案1923

The City Dune
SLA
 
 
哥本哈根港口多年來被批評為低品質辦公大樓、封閉的購物中心與不良公共設施的聚集地,極少能被利用的公共空間。瑞典SEB銀行決定在哥本哈根交通最繁忙區段的地下停車場上方,興蓋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總部。SLA接受了這項任務,企圖打造一個能串聯新總部、海港地帶以及整個哥本哈根的都市空間。
 
銀行前的開放空間不見得要顯得毫無特色、灰暗且空無一人。相反地,SLA考量到社會大眾與銀行員工,將這裡設計成一個充滿綠意且友善的「開放式大廳」。此基地佔地7,300平方公尺,是一個能因應當地氣候並且讓大家都能共享的都市空間,並利用一個滑落至建築物間的巨大沙丘或雪丘的意象,創造整體空間的協調性。同時,這個比周圍高七公尺的都市空間不但保留了行人和自行車騎士們在港區的活動性,也讓這原本看似零散的區域有了一體感。
 
融合了丹麥北部沙丘與北歐冬季雪丘的大型堆疊感,這片白色混凝土所建構的都市空間很快地就被人們稱為「城市沙丘」。這種堆疊並產生地形等高線外觀的手法不僅兼顧如排水系統、動線、照明、植栽,創造友善扎根的生態層等實用性與技術性需求,也為SEB的客戶、員工以及哥本哈根居民提供了多條移動路線,替經過這裡的人創造千變萬化的空間體驗。
 
如此一來,若想要完整體驗The City Dune,就必須要親自來走一遭。在通過這片空間時,都市的景色會往不同的方向延展開來,在移動過程中打造出新的空間連結。自伯恩斯托夫大街(Bernstorffsgade)一路往上,行走在三百公尺長的蜿蜒斜坡的同時,這片空間也將同步於眼前慢慢展開,回頭看向這座城市,這片建築群清晰地勾勒出哥本哈根的輪廓。從卡爾維博德‧布魯格(Kalvebod Brygge)走上來的路線較短且陡,可以更快地看見海港的美麗景色。
 
對於氣候的適應性是The City Dune最重要的設計原則,藉由白色混凝土的堆疊,淺色表面能對照進來的太陽光做出最大的反射,因而創造出一個較涼爽的微氣候,也能在炎熱的月份制約城市熱島效應。由110個水霧製造機所噴灑的潮濕空氣,在經由自然風力傳播後,更能增強這項氣候適應性的機能;亦創造置身於北歐蒼翠茂盛的自然之中的體驗。種植床與大規模的排水系統能緩和雨天的衝擊及運用現場所有的雨水,即使是超大的暴雨也沒有問題。所有的雨水都會從地表被引流到兩個地下雨水儲留槽中,作為植栽灌溉和製造水霧用,也因此沒有雨水會進到下水道或積留在路面。
 
平面的間隙中設有樹木和綠草帶,藉由使用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來強化風力與建物間的微氣候環境,並達成全年都能高效使用的水循環。樹木和其他植物並不是用來仿效大自然,而是一種在城市中欣賞和體驗大自然的新模式。這樣的理想將透過闡明大自然的存在是一個過程的設計理念,來打造出一個真正全新的大自然,同時也能支援氣候適應性與其他功能條件。
 
整體而言,The City Dune不僅提供了氣候的適應性、實踐水資源、混凝土與植栽的永續利用,也給哥本哈根長久以來被城市規劃師所忽略的區域,提供了非常需要的休閒與自然美學價值。(文:SLA)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The City Dune
業    主:SEB Bank & Pension
地    點:丹麥 哥本哈根
用    途:都市開放空間
 
景    觀
事 務 所:SLA
建築設計:Lundgaard & Trandberg
結    構:Rambøll
 
 
基地面積:7,300㎡
 
完 工 時 間:2010年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1年1月號,Vol.304

2075 2020-12-3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524 2016-12-14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9738 2017-07-05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711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