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tonics─藝術下的建構 ta Vol.25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1月 Vol.254
封面: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
(嶼山工房+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編輯室手記
新聞
Tectonics─藝術下的建構
展訊」DMO─Technê 製。造。技。藝
刊頭」輕觸大地 對話自然─建築繁殖場/建築繁殖場
訪談」訪呂理煌/呂理煌×褚瑞基
作品檔案1467」鯨魚森林廣場/建築繁殖場
年代表」2015前年表/建築繁殖場
年代表」2016未來年表/建築繁殖場
作品檔案1468」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嶼山工房+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469」實踐大學學務大樓/嶼山工房+蘇富源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間隙」/林聖峰
作品檔案1470」浮光─2014台東美術館戶外地景藝術裝置/嶼山工房
作品檔案1471」福山教會─方舟計畫/無有
作品檔案1472」南戴河三聯海邊圖書館(中國)/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築
作品檔案1473」橘月民宿─菱型光舞─立面設計/原型結構事務所A.S studio
作品論述」台南Istana(CLT)/洪育成
作品檔案1474」宜蘭厝烏石港計畫─木造多孔隙家屋/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論述」東海大學木竹自造課程第一期作品/王銘顯
論述」邁向建構台灣構築文化理論的幾個思考(上)/黃奕智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檔案1475」有春/WLA 榛峰設計/劉書豪+吳亞蘋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設計中的「多一點」與「少一點」/古爵誌
論述」影子的顏色 The Colors of Shadows
我對淡江畢業設計、6X2/Taiwan20與IEAGD國際學生畢業特展的個人觀察
/漆志剛
建築與藝術」HOME 2025:想家計畫
11月手記:Tectonics 材及構─美學的本體性的建構
材構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建築文化問題;它可以由各種不同的面相做討論,也可不同的案例及專題做論述。在當今最佳的閱讀檔案莫過於Kenneth Frampton的名著《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書中他解釋空間被如何人類所感知的過程,以及建築師們如何構過材構tectonics使其成為建造藝術的表現的手段。他透過許多經典建築作品的分析,說明了材構的使用是一種思想,以及它們如何紮實地影響了建築的創作。
Tectonics這一個概念源自於希臘的概念,它和工匠組織或使用材料的方式有關;到了五世紀之後,這一個字的概念幾乎泛指任何的製造。根據海德格的說法,這時它和poesis有關;這一個字代表「顯示秘密」、「使出現」之含意。中古世紀這一個概念和master builder的職業有關,意思是透過他們才能真正設計及使用材料,以茲顯示人的世界和宇宙(神)世界連接的機巧。此時,這一個字及概念也逐步和「美」靠攏,而非單純說明它是一種製造的技術及過程。
Tectonics的概念在十八、久世紀有了更多理論上的辯證及思考;由於它和「設計」、「美學」、「空間」有關,於是理論家將它賦予了許多和社會、文化、情感象徵連接的隱喻,因此此時具有tectonic思考下的建築設計,成了抽象的一環,也成了論述創作想像的一部分。
十九世紀德國史學家Karl Botticher指出tectonic便是一種將材料組織成為完整建築的手段;另一位德國建築師及理論學家Gottfried Semper在他著名的《四元素》一書中,分類出「symbolic construction」以及「technical construction」兩種材構的分界,而Frampton用另外一個概念區框架他們:「Representational tectonics」以及「Ontological tectonics」(建構再現表性vs.建構本體個性)。這一些問題的討論又牽涉裝飾、構造的真實性以及內部與外部構造的問題,甚至還論證到建築史上以「反─材構性」(a-tectonics)進行設計操作設計的建築實踐。
對於現代建築師們在面對建築逐步工業標準化以及資本效率性之後,建築的創意本體性深受挑戰;如今一位有為的建築師如何能在被營造廠、材料商、細部廠商化的控制現實中找到一條創意的線索,其關鍵也還是在於材構設計上的突破及巧思,《ta》則試圖提供一些案例,也期望這些案例提供的不是作品的表面資訊,而是如何思考tectonics在建築上的組織以及成形,以及他們在建構技術的實驗以及實踐。
在林聖峰老師嶼山工作室的台北實踐大學兩案中,看到改造案中重新定義的舊材構/新材構間的再定義;在「無有」的烏來福山教會案中,五支十字構架撐起上方的弧形屋頂,在穿透的視覺以及無垠的山巒間後,以構造的視覺強度和宗教情感做了極佳的聯繫;在陳冠帆對於「橘月民宿」所設計及進行的超難度斜格子預鑄混凝土,我們所看到的是材構以及美學的一個體現成果。另外獨特的CLT木構造實踐則終於出現在台灣一座尺度較大的建築上─Instana 旅館;洪育成建築師/森科團隊/KLH合作無間,把原本以RC設計的建築改為更加環保的牆式CLT構築,其金屬連接件設計以及國際施工合作都是首例。另一件木/混凝土造建築由原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這建築試圖打造一個多孔隙友善的空間及視覺感,以形塑一個好的住家氛圍。董功這位極具挑戰性的大陸建築師所設計的海邊圖書館相當令人震撼;在荒涼的孤懸基地上,建築以其重量對抗漂浮;而閱讀大廳的海景開口呈現的豐富應對小閱讀區的封閉及神秘。
呂理煌,這一位「建築繁殖場」的掌門人,在今年夏初已經退下正式教職;他曾經帶著對於台灣新建築的想像前進威尼斯台灣館,並在各地美術館、公共空間中植入許多木/金屬的有趣「建築」。「繁殖場」系統重新定義了許多人對於建築/裝置、建築/空間、建築/藝術間的新想像;而在他的獨特教育系統所延伸出的價值及意義,不僅改變了台灣建築教育的思維,更是二十一世紀台灣建築史的一頁。如今呂理煌的各代弟子們已經繁花似錦,並在台灣各地持續以一種有機的方式建構空間美學,並以提供公共空間的樂趣。《ta》以短短的篇幅,為這樣一位在建築教育及建築空間建構美學不斷進行提攜的導師,給予致敬─感謝呂老師!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熱門首選
HOT
10434
7867
7315
9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