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城市中,「美國夢」的另一種詮釋


Dome House & Cosanti Originals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17 APR / MAY Vol.046
4230 2017-04-17
關鍵字 : 

 
▲ 與地形結合的Dome House。
 
 
travel
沙漠城市中,「美國夢」的另一種詮釋
Dome House & Cosanti Originals
 
文字、攝影:楊天豪
 
 
想到「美國夢」,刻板印象會立刻想到獨棟的花園洋房、大片的前庭後院、停滿車的車庫工房,甚至是家戶獨立的泳池;這些對於家的想像,可能是許多人終其一生奮鬥努力的目標。
 
還記得阿柯桑蒂(Arcosanti)嗎?那座充滿理想與實踐力的沙漠永續小鎮,保羅.索萊利(Paolo Soleri)就是那位將理想化作行動的建築師。依循著他的建築思想脈絡,前往幅員遼闊又炙熱難耐的鳳凰城(Phoenix)市區探索。沒想到,在此藉著索萊利早期所設計的兩棟建築物,帶領我體驗了「美國夢」的另一種可能。
 
位在鳳凰城東北城郊的玻璃穹屋(Dome House),以及市區東側的柯桑蒂工坊(Cosanti Originals),正體現出在沙漠環境的城市中,如何透過因地制宜的設計,將空間機能與建築美學巧妙結合。
 
 
 
▲ 柯桑蒂工坊入口。
 
 
 
▲ 順勢而為的仙人掌植栽區。
 
 
玻璃穹屋,與仙人掌共舞
 
離開鳳凰城縱橫交錯的棋盤方格市街,車子沿著市區東北角的小丘陵,徐徐前行。仙人掌開始以各式各樣的姿態搖曳生姿。當視線還注視著眼前一株昂然聳立的仙人掌時,此時車子已緩緩停下,停在一處既像漆有保護色的軍事碉堡,又像一處外星人雷達站的怪異建築前。
 
這棟嵌在周邊坡地之中,但是又顯得格外醒目的建築物,就是保羅.索萊利在離開建築大師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門下後,第一棟個人設計的建築別墅。
 
 
 
▲ Dome House外觀。
 
 
這棟玻璃穹屋的原始業主是一位當地富商,原先想將這座別墅作為市郊的私人會館與度假小屋。有趣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卻意外成了索萊利與富商女兒因為日久生情,反而意外擦出愛情火花的重要場所,也成為一段佳話。
 
雖然說,玻璃穹屋原先是座度假小屋,但是在思考與周遭環境的整合關係中,仍然十分講究,值得分成下列幾個部分慢慢討論。
 
首先是建築正立面,刻意選用在地石塊,與水泥相拌合,形成一種既粗曠又能呈現質感的特色印記。刻意增厚的外牆,有效抵擋了室外的熱氣,但是石材天然的毛細孔,又能夠有效調節室內濕氣,可說是有一舉兩得之效。
 
 
 
▲ Dome House 主入口外牆。
 
 
踏入室內,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空間因為順應地形而被切分為兩個高度。一樓空間最不容易受光線和溫度干擾的區域,自然是臥室空間的首選。整棟建築物的中心空間,在索萊利的巧手設計下,打造了一處別出心裁的廚房空間,體現出來的休閒氣息十分濃厚。至於,順著光線一路向上,最充滿視覺張力的穹頂室,則被打造成了與室外僅有一片玻璃之隔的起居室,讓人得以享受在陽光下閱讀、躺臥欣賞浩瀚繁星的特別空間。
 
在玻璃穹屋的整體設計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索萊利如何取得遮陽與採光的雙重平衡。他因為善用了空間方位的特性,讓臥室因為有效遮陽而使得溫度適中;但同時也能讓穹頂下的起居空間因光線而顯得更為通透明亮。在這棟尺度小巧的建築物中,玩出了精采的空間大魔術。
 
 
 
▲ 別出心裁的廚房設計。
 
 
 
▲ 柯桑蒂工坊的室內居住空間。
 
 
柯桑蒂工坊(Cosanti Originals),大隱於市
 
如果說,沙漠小鎮阿柯桑蒂是索萊利的集大成之作,那麼所有成功必備的要素,都要歸功於無數年來在柯桑蒂工坊的種種階段性嘗試與實驗。
 
位於鳳凰城市區的柯桑蒂工坊,與周遭豪宅洋房(標準的「美國夢」樣板)最明顯的不同是:它沒有隱私界限明確的圍牆,反而像是個開放空間,用特殊的建築造型與大片綠意,吸引著鳳凰城市民的好奇心,前來一探究竟,進而分享推銷他們的環境理念。
 
 
 
▲ Dome House參考圖。
 
 
索萊利延續著他的設計哲學,盡量減少建築物生活空間的受熱範圍,因此大部分的使用空間都是向下開挖,借用表土下方相對較低的溫度,減少熱量累積。地表上的牆面,則順應著不同方位,在向陽面開小窗隔熱,在背光面設計粗壯木柱與玻璃搭配的通透立面。而建築物的屋頂,則是在綠樹成蔭與採光天窗的相互搭配下,盡量減少建築物直接曝曬到陽光的面積。
 
身處在光線被刻意安排的都市沙漠建築之中,雖稱不上沁涼,但是要能躲避一方酷暑,絕對綽綽有餘。
 
 
 
▲ 向下開挖的建築配置。
 
 
至於製作風鈴的半戶外空間,時常得面對燒製成形時的高溫,要怎麼快速散熱,似乎比隔熱來得更為重要。為了應付這般需求,柯桑蒂工坊在戶外隨處可見的白色薄膜結構,就大大地派上用場。在這裡,薄膜結構絕對不會是一張完整大網,一定會是切分成數段,保留縫隙的型態。有什麼差異呢?目的就是希望借助陽光在薄膜上的加溫,可以加速空氣對流,進而帶動下方空間的熱氣上升,也連帶使得周圍相對涼爽的空氣快速補充。
 
 
 
▲ 薄膜結構的外遮陽效果。
 
 
 
▲ 半戶外空間的薄膜結構。
 
 
雖然,這裡身在鳳凰城市區,可是作息時間卻是遺世而獨立。在這裡,是「清晨而做,日中而息」,完全搶在下午的酷暑來臨前,完成一整天的工作。而熱到讓人意志消沉的午後時光,大夥便縱身一躍,跳進連遮蔭涼亭都別具巧思的泳池戲水,求得片刻沁涼。
 
少了風鈴製作的嘈雜聲,在傍晚前環遊在柯桑蒂工坊建築群的外圍步道上,順著地形因為配合建築開挖與堆疊而產生的不同坡度,再搭配著不經意便能發現的仙人掌植栽區,應和著風鈴在斜陽下搖曳的光影,且迎風飄來的悅耳鈴聲,是另一種靜謐的享受。
 
要我說,按現代人的生活標準,要在酷暑的鳳凰城生活,完全不開冷氣顯得緣木求魚;但是,藉由相對應的建築空間配置,再搭配特殊的作息規律,將能源的需求盡量降到最低,這種「大隱於市」的生活哲學,也不失為另一種面向的參考。
 
 
 
▲ 泳池畔別具巧思的遮蔭涼亭。
 
 
順勢而為,因地制宜的「初心」
 
以現代的發達科技,要在沙漠中打造舒適城市,已非難事;但是,我們所忽略的,往往是不可量化的環境成本。很多的設計與開發,往往一開始的定位與態度,就已經決定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樣貌。造訪了索萊利位在鳳凰城市區的早期作品,深刻地體會到那份在設計之初,便已經涵蓋思考環境、因地制宜的初心。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保羅.索萊利的「美國夢」,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4230 2017-04-1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6651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584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5561 201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