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老宿舍的再生基地-高雄橋頭糖廠日式木造宿舍Catenary Arch/國立高學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


原生整合環境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3月 Vol.246
4740 2016-03-02


 

作品檔案1400

日式老宿舍的再生基地/高雄橋頭糖廠日式木造宿舍Catenary Arch
國立高學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
攝影:陳啟仁

 

非典型邊緣建築活化─愛木興糖十五巷
  走進高雄橋仔頭糖廠的南邊,在興糖國小的前方有一座被老樹植栽包圍的幽靜日式建築:「興糖十五巷」,往昔是它的地址所在,現在也成為它的名稱。一棟日治時期就矗立在糖廠的丁種宿舍,由於它的空間組成涵蓋了六戶住家,又稱為六連棟,是現在高雄橋頭糖廠留存的唯一六連棟宿舍。陳啟仁老師主持的文化資產與風土建築研究室負責空間規劃與設計兩年多來透過與教學活動及日式宿舍建築工作坊的運作模式,將原本瀕臨被拆除的六連棟宿舍,啟動了一個不同於常見的歷史建築活化策略。

  興糖十五巷原本的空間,由東至西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傳統的日式空間、活化的日式空間與一部份以現代木構造包覆的被解體的日式空間。傳統的日式空間是六連棟裡最完整的部分,也具備有日式木造宿舍的建築元素,譬如外牆的雨淋板、內牆的編竹泥牆、抬高的地板、日式的檜木天花板、榻榻米鋪設的地板模組、床間、櫥櫃、日式的隔間門扇等,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活化的日式空間與前扯的差異在於日式的隔間門扇被取消、榻榻米鋪設的地板以同樣模矩尺度的木質結構合板代替、內部的天花板也被掀開,露出完整的日式大木屋架。最後一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的解體空間,被半解體的日式空間,除了天花及屋瓦都被拆除之外,內部有極高比例的隔間構造都被取消,頗有殘跡保留的味道,但相對於這最不完整的空間,團隊設計了一組以現代集成材構成的懸鏈線拱木構造,意圖以一個嶄新的建築量體包覆原來的日式空間,形成一個有趣的反差,也多了無限的想像!

  橋仔頭糖廠創建於1900年,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糖業生產基地,且具備生產、行政與居住的綜合性空間,在百年前不能不說是一個先進且實驗性極高的空間場域,如今雖然糖的生產已然停擺,但是昔日的空間伴隨著綠意昂然的生態資源,橋仔頭糖廠文化景觀的登錄,賦與了它新的生命與發展的契機。近年來,橋仔頭糖廠除了區內的十座古蹟建築外,還有不同團隊與廠商的進駐,包括文創設計、藝文表演等團隊、學術單位與多樣的消費性商業,使得其空間發展內涵日趨豐富且多樣。

  2010年原本台糖想拆除的六連棟建築,經過高雄大學爭取轉化為以人工拆除過程結合教學活動的方式介入後,獲得台糖公司與文化部文資局(當時為文建會文資總處)的支持,以「高雄縣橋仔頭糖廠文化景觀後工業場域空間活化計畫」的提案,開啟了六連棟建築的的第二生命。2010年,陳老師帶領研究生開始將後期增建附加於六連棟的建築拆除,還原了原來日式建築的風貌,同時進行建築物的測繪與建築元素及構造的分析研究,並以「愛木、興糖十五巷」為主題,邀請興糖國小及仕隆國小學童們的參與,辦理了環境教育與創意空間的活動。

  2012年開始,高雄大學團隊的操作概念,是將興糖十五巷的日式木建築,同時利用「保存、活化、轉化」等三種手法來呈現生命週期的循環模式,也讓一棟建築同時具備凍結展示、活化應用與空間創意等三種機能,而其操作手法,不同於昂貴的歷史建築修護工程,也不希望只是少數的專業壟斷介入,而是透過教學活動與建築工作坊等活動,累積硬體的建設,利用在地資材(舊木料與舊瓦等)及擴大參與模式(興糖國小學童、高雄大學學生等),逐年進行環境整備與空間改造,未來既能成為建築與環境教育的活教材,也能提供小型文創活動的會場、展廳與交流平台。

  木構造拱型棚架是結合歷史空間活化的創新實踐。以推動低碳生態木建築的角度而言,此實驗性的木構造建築,從設計、製造到施工,都是國內的首例。首先以懸鍊曲線(Catenary)與三鉸拱(Three hinged arch)組成的結構,在力學與材料理論上如此可以降低結構的應力,把結構斷面尺寸減到最低。因此,本構造的跨距雖然達十四公尺,主構材斷面卻只有十三乘於三十公分;其次,構材採用了美國的花旗松針葉木結構材,但由國內的廠商配合製作膠合曲梁,木結構的設計與相關的五金配件均由BEST中心獨力完成,結合原有場域的精神,式樣雖與原有建築大相逕庭,但是永續生態的概念卻是一脈相傳的!拱型棚架下的日式宿舍,雖然只留下解體的屋頂屋架,但卻能透明的棚架屋頂,經由傳統的日式大木構造看到新式木構造上的藍天白雲,尤其當陽光穿透射入室內空間時,光線經由新構造屋頂與舊的日式和小屋屋架,交織成了自由多變的光影效果。(文:陳啟仁)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興糖十五巷懸鍊線拱木構造棚架
業     主:台灣糖業公司糖業博物館
地     點:高雄市橋頭區
用     途:日式建築附屬設施

建     築
事 務 所:國立高學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Best Center)
主 持 人:陳啟仁
參 與 者:陳啟仁、黃朝煌
監     造:國立高學大學永續居住環境科技中心(Best Center)
結     構:陳啟仁、黃朝煌

施     工
建     築:德豐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453.60㎡
建築面積:75.60㎡
樓地板面積:75.60㎡
層     數:地上一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600,000元

設計時間: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施工時間: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5年03月號,Vol.246)

4740 2016-03-02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高雄前鎮 ‧ 李宅
樸作設計有限公司(樸作設計 PMD)
2016年8月
Vol.251
6945 2016-08-01
工研院光復院區大門改造工程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06月
Vol.249
8568 2016-06-02
臺中一中校史館修復及再利用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51
8398 2016-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