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系列城市攤車


廖炯升空間設計工坊、惟德休閒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月 Vol.244
2475 2016-01-04
關鍵字 :  裝置 廖炯昇


 

作品檔案1375

LIVE系列城市攤車

廖炯升空間設計工坊、惟德休閒事業有限公司
攝影:劉慶隆

在構造形態上:
木竹灰泥為台灣早期普遍的建築材料,其中跨度小結構細的穿斗式木竹構造工法在台灣傳統民居上更是很常民性的結構工法。我們以這樣的結構形式為概念出發發展出茶車的結構,使用民間常見的素材如棉麻等素材來創作這個茶車。結合兩大傳統工藝,透過自行車的金屬焊接與茶車木作榫接,展現台灣成熟的工藝技術。

在文化意涵上:
台灣除了是一個相當注重種茶、製茶、飲茶文化的國家外。早期的交通工具及道路都不發達,民眾為了方便長途跋涉的人,會在路邊提供茶水給過路的旅客飲用解渴,呈現很特殊的人情味同理心的風俗文化,我們期望藉由茶車的設計,不僅提供傳遞者與接收者一個的互動平台;且可以透過奉茶的社交活動,發揚台灣的茶道與美食經驗。

在訊息傳達上:
本次的米蘭世博展的國家館中,台灣是唯一一個以公民發起的國家。而茶車的設計需要藉由人力一步步地踩踏,將意欲表達的訊息傳達出去。具有建築形象意涵的茶車,也宣示著運用公民的力量讓台灣館走出去的意義。

設計概念:
一、此為一個茶車設計,提供傳遞者與接收者一個行動的互動平台,透過奉茶的社交活動,發揚台灣的茶道與美食經驗。
二、結合兩大傳統工藝,透過自行車的金屬焊接與茶車木作榫接,展現台灣成熟的工藝技術。
三、用傳統台灣穿斗式建築工法呈現茶車結構,麻布的透光面材,呼應台灣建築構造。
改良歐洲城市車幾何,設計亞洲人適合的城市車角度,並結合新的材料科技 (台灣的抽管技術) 與傳統銅焊工法,呈現具經典面貌的現代自行車。

設計功能:
一、茶車下方為放置茶壺空間,停車時並可抽拉出平面置壺。
二、騎乘時上方為建築屋頂形式,展示各式食譜。停車時下翻露出中間茶具溝槽平面,與兩邊吧台飲茶平台,提供交流空間。
三、茶車中心貫穿陽傘,具視覺與界定場域功能。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6年1月號,Vol.244)

 

2475 2016-01-0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Transformer Urban Show Case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730 2015-03-13
旅行的大洋蔥計畫
大合設計/蕭有志、王揚恩、蔡明穎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0月
Vol.181
5878 2015-03-13
浮雲 Woven Cloud(澳洲)
幼葉林藝術創作工作室、Cave Urban Co.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6月
Vol.237
6517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