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鄭宅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23年2月 Vol.329
2186 2023-01-30
關鍵字 :  住宅

©  原間影像工作室╱朱逸文


作品檔案2177

新化鄭宅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此案位於距離新化老街約10分鐘車程,以農事為主的鄉村小鎮上,放眼望去近處有農田、遠方為山景。正值育兒階段的年輕鄭家夫妻,渴望予以孩子理想的成長環境,最後選擇搬離市區,落腳在西拉雅語古稱的大目降,意為山林之地。

  在環境尺度親切緊密的街道紋理上,基地附近仍見許多閩式老民房、質樸的磚牆,自家戶寬敞的埕緊連接著共用的巷道,公私領域界線模糊,在大人們串起門子的同時也是孩子們嬉戲的活動場所。基地於北面為僅為二米的巷道,面對著透天厝鄰房,南面為四米寬私設通路接上鄉村巷道,對街鄰房為一層樓高紅磚合院古厝,再遠眺便可望向山與田,於是將屋內的主要生活空間抬升至二樓以上,釋放出一樓地面層空間,除了增加半戶外空間連接鄉村巷道,也當預留孝親房,亦可彈性做為孩子戶外遊戲場的延伸。

 

室內外垂直串連的 埕

  平面上採用對角線空間配置,將一家四口的廚房、餐廳、起居室、浴廁、儲藏室整合於同一樓層,以樓板的高低差界定不同性質的活動空間,減少室內隔間視覺上的阻擋,於陽光充足的南向大面積開窗,房子中心設置兩層樓半的挑空,使順著弧形天花漫射進來的東向光線,溫柔地灑落屋內,來凝聚室內像埕一樣的空間,成為家的核心,也透過露台與大樹構成新的垂直合院。為克服西曬及南部夏季炎熱的問題,建議採用複層外牆,促使熱空氣停留於兩層牆面之間,來減少室內空調的需求。

 

相伴成長的家

  夫妻倆人帶著兩位男孩,以自然教育為背景下,建構自由精神與手作實踐能力,重視與人、與自然相互陪伴相互成長。從一開始由孩子們畫下想像中的家,有著斜斜的屋頂和寬敞的戶外空間,進行設計發展與討論,看見孩子們試圖參與做著自行想像的模型,直至工事現場,男主人身體力行帶著孩子,在現場巡查撿著工地廢棄垃圾,慢慢地感受、守護著一個居所的建造過程,女主人指著將來預計植栽空地說道:「想要種一株青楓,雖然現在還小小的,但是會陪著孩子們一起長大。」此份真摯動人的心情,或許就是家的樣子。(文: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作品資料

 

新化鄭宅

業 主:鄭先生夫婦

地 點:台南市新化區

用 途:三層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主 持 人:黃介二、鍾心怡

專案建築師:何曉瑜

參 與 者:林琬晴、李宜蓁、李嘉修、廖斐昭

結 構:呂國河結構技師事務所

機 電:承品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室 內: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林琬晴、李宜蓁、何曉瑜

 

施 工

建 築:良鋼營造有限公司

室 內:八葳空間設計裝修有限公司

金 屬:錩業鋼鋁企業社 蕭碩賜

景 觀:業主自理

 

材 料

外 牆:抿石子、柳杉實木、水泥粉光、一般磚清水砌

開 口:鋁門窗、玻璃

室 內:樺木夾板、矽酸鈣板、實木天花、超耐磨地板

 

基地面積:144㎡

建築面積:85.25㎡

樓地板面積:249.71㎡

建築層數:地上三層

 

設計時間:2018年5月至2019年 3 月

施工時間: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3年2月號,Vol.329)

2186 2023-01-3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0596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0295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7672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