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智能海洋館


ta好作品徵集 台灣建築雜誌2023年1月 Vol.328
1064 2022-12-29
關鍵字 :  公共空間 海洋館

© 揅空間工作室(Studio Millspace)


作品檔案2162

潮境智能海洋館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環境脈絡的縫補與反饋

  既有建築的轉型與改造如同外科整形手術般,從空間本體的檢測診斷及轉變目標的設定,需透過閱讀理解原始建築與周遭脈絡關係及空間特質,從中尋找改造與縫合的可能,綜觀未來需求的類型特質,藉由整理將建築與環境再次填補連結。

  基地原為海洋科技博物館附設之潮境海洋研究中心,為國內重要的海洋研究及教育機構,坐落於基隆八斗子原垃圾掩埋場復育完成的潮境半島公園,主體建築分為南棟、空橋、北棟及工作站。整體建置分為,第一期大硯蘇喻哲建築師設計的地下養殖工作站,第二期由竹間簡學義建築師操刀,建構南北棟空橋為研究典藏的海洋研究中心,第三期興建了連接南北兩棟與大垮度空橋間的聯繫天橋。而本次新建改建工程,在同時保留部分研究辦公機能原則下,將館內研究空間轉化成具有水族觀賞以及數位多媒體互動展示內容之博物場館以及附屬商業設施,並開放給大眾參觀。

 

將建築與環境成為生活容器的想像

  建築是人們生活的容器,水缸如同容器內含了魚群的生活空間,希望這裡的建築可以更與這裡的山和海接近,把水放入同時也將綠和魚群們也被拉進建築的內外,山跟海成為建築的真實場景,也是水體造景的背景,讓穿梭在建築中的人可以時內時外的看待這些風景,同時本身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設計起始於如此般的想像。

  既有建築包含覆土的地下工作站,混凝土量體的南北棟,漂浮40米垮度的鋼構空橋,改造目標希望增加山與海的聯繫,將自然拉近,新建的混凝土量體置於建築與建築的縫隙中,結構獨立並塞入大水缸體,且將內部空間串聯起來,原始的陽台透過中空水泥板、玻璃帷幕,讓展示的黑盒子與面對山海的玻璃長廊呈現,考量使用載重與熱能,將空橋皮層置換輕質的隔熱板與塗料,透過玻璃帷幕,行程裝載人們的觀賞容器,是看出也是被看,地面層外的入口草坪與二樓的戶外綠盆,樹木花草讓建築與內部的魚群融入,拉進水泥與山綠,空橋盒子也漂浮在山海之間。(文:蔡嘉豪建築師)

 

作品資料

 

潮境智能海洋館

業 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地 點:基隆市八斗子

用 途:博物館、水族展示、互動媒體展示(1-4F)

博物館附屬商場(1F)

 

建 築

事 務 所: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蔡嘉豪

參 與 者:李佳豫、宋貽典、張仲緯、張耀文、蕭彤

林苡忻、徐健翔、彭薇蓁、陳欣妤、沈祐誠

監 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結 構:岱能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電、空調:龍泉電機工業技師事務所

室內、景觀: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施 工

建築、水電、空調、室內、景觀:百輝營造有限公司

 

材 料

外 牆:中空水泥板: 大昌展業有限公司

外牆仿清水塗料:進鴻塗裝有限公司

開 口:金屬玻璃帷幕:準揚金屬(空橋外牆)

室 內:PC中空版:弘博企業有限公司(空橋室內牆面)

塑膠地坪:千禧磁磚(地坪)

厚磚:漢樺磁磚(地坪)

 

基地面積:60,371.50㎡

建築面積:5,819.50㎡

總樓地板面積:9,140.05㎡(新建樓地板面積:837.26㎡)

建築層數:地上四層

 

設計時間: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

施工時間: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3年1月號,Vol.328)

1064 2022-12-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146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573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4992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