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樓璞園PURE共生住宅


工二建築 台灣建築雜誌2021年7月 Vol.310
2317 2021-06-30
關鍵字 :  住宅

©玖樓

作品檔案1978

玖樓璞園PURE共生住宅
工二建築
 
 
背景
在台北市文山區景豐街底臨景美文山運動公園的玖樓璞園,前身是1981年國防部聯勤興建的憲兵看守所,解嚴後轉型成為退役軍官的宿舍,安置單身無家屬的榮民與遺眷。2016年,許多眷戶有遷出情形,僅有十四位退員在住,本基地閒置房舍因此增加許多。因此2017年臺北市政府與國防部騰空忠孝樓、仁愛樓,把入住的退員集中安置在信義、和平樓。開始了本案的契機。
 
設計論述
集合住宅從二戰後(距今約七十年前)的模塊化工業住宅留存並演變至今:原作為機能型態提供居住需求的議題,走向了兩個極端:在新建建築中,走向各種寬廣卻也狹隘的實驗──空間更大的舒適豪宅、透過法規計算的數字化商品、符合生活基本供給的社會住宅,或是更多類型的短期住宿服務;另一向度,則是在鋼筋混凝土建築尚未達使用年限(35至50年)前,重新給予新的計畫與使用可能,對於舊有建築做再利用與更新,本案屬於第二種,企圖在建築的生涯晚期,給予更多的可能性。
 
初次踏勘基地發現,標準層中每一原有空間的狹小,因原建築規劃作為憲兵隊看守所用途。而經歷解嚴後轉型成為退役軍官的宿舍。原為束縛人的空間演變為退休宿舍。到現今2021年,市府與經營團隊賦予它的目標,將作為共居共生議題的生活場域。在既有建築物的分間牆限制與預算限制下,本案並沒有討論住居私領域的最小單元──僅能在既有居住模塊單元內,與服務層以及各層服務核(洗漱區域)創造更多公共性與共居感,以提供更好的住居生活。
 
何為共同生活?
紀錄片《積存時間的生活中》詮釋了建築師津端修一與妻子藉由「時間累積」的共同生活。而在電影《小森時光》中,生活的紀錄在「時節與節慶」,村裡的人與自己,或群居或獨處,藉由不同的食物來堆疊生活。
 
設計生活?
是形而上的討論
「玖樓璞園」是一個特別的計畫,以空間設計為核心的展開轉為由「與人的相處經營」作為開端,力度不在於對空間的改變,而是遙想未來完成後的美好生活,來反推設計過程中所需的留白。於事務所的設計師來說,是一種特殊的空間詮釋方式:創造出空白的空間,進而由使用者與空間的參與者填滿生活──在不能變動的居住單元內,不強求也不添加裝飾,進而展開單人房、雙人房與產生共通生活之契機的一樓與頂樓。
 
除了住以外的空間,以開放與彈性為原則做收斂,整體空間透過綠色作為主色調,引入外部並詮釋場域身處在近山處的背景調性 ,創造出澡堂、食堂、洗衣吧、瑜伽室與慵懶的休憩區,建築從中退居背景,由未來這些年曾住過的住客,堆疊出屬於「玖樓璞園」的故事。(文:工二建築)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玖樓璞園PURE共生住宅
業    主:共宅一生股份有限公司、璞石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地    點:台北
用    途: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工二建築
主 持 人:胡靖元
參 與 者:魏嘉亨、黃冠儒
監    造:王曉萱建築師事務所
機    電:岡宏宝新電機冷凍空調技師事務所
品牌規劃:白輻射團隊
社群行銷:貝殼放大團隊
景觀、天台設計:自然圈農場
營運顧問:Star Hostel
 
施    工
網路規劃:英菲達科技
室    內:璞億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天台設計:自然圈農場
家具協力:IKEA Business、BACKBONE、眠豆腐
 
基地面積:878㎡
樓地板面積:2,360㎡
層    數:地上五層
 
造    價:新台幣40,000,000元
 
設計時間: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
施工時間: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1年7月號,Vol.310

2317 2021-06-3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0499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0163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7617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