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彥的「詩性城市異托邦」─巨型城市的甦醒 Vol.305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1年2月 Vol.305
12439 2021-02-01
關鍵字 :  住宅

封面/緣溪行 ©雅門建築+劉偉彥建築師事務所


編輯室手記
 
新聞
 
劉偉彥的「詩性城市異托邦」─巨型城市的甦醒
 
論述」垂直造境、城市尋景──評介劉偉彥建築師「城市異托邦」的住宅作品思想/邱浩修
 
永續之城
論述」永續之城序曲:巨型城市異托邦的興起/劉偉彥+雅門建築師設計群
紀錄」劉偉彥建築師作品位置圖/雅門建築+劉偉彥建築師事務所
 
草悟道區+國立美術館區(西區)
 
文心森林公園區(五期+南七期)
 
新市政中心區(北七期)
 
永春花市區(單元二)
 
台中城市巡禮
論述」阿波羅城演義──台中都市發展及集合住宅開發經驗回顧/羅時瑋
 

都市中人心的安頓

 

說起台灣的宜居城市,台中應該是名列前茅的:位居台灣西部城市的中間位置、溫和宜人的氣候、適中的生活步調、輕鬆的文化氛圍,政治性與商業性相對不強;雖然是個典型的內陸城市,但不像台北那麼擁擠、沒有發展空間,市地重劃造就出充裕的新開發區,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吸引相對年輕的移入人口和回流台商。

 

台中從早期火車站為空間發展的重心,都市計畫在1911年以格狀街廓網路規劃市中心區,除了市政機構與公共設施用地之外,其他土地皆為商業使用;因只有使用分區、建蔽率及高度等管制工具,無法管制各個基地建築物容積比或開放空間,造成絕大多數建築物外觀形式單調少有變化,建築物緊鄰街道而立,街道空間形構狹小而單一,影響居住環境品質。

 

1975年起台中因為人口大量移入,建築物往市區周圍蔓延與擴展,都市發展重心西移,各期重劃區陸續開發,火車站舊城區逐漸衰頹。1986年分區管制開始實施,是台中都市面貌重大改變的開始,各分區細緻地劃分土地使用及容積強度,形成多樣化的建築形式與活潑的天際線;許多建築物由街道退縮綠地,以內聚模式配置,街道尺度較大,留設的開放空間形成較多綠意,居住環境品質較佳,然而基地須留設最小前院深度使得沿街騎樓這個很適合台灣氣候的建築元素也不復存在;而容積移轉及獎勵法令造成眾多高層建築,形成地區交通與街道人性尺度的衝擊;尤有甚者,街道兩旁建築物的量體形式及配置模式也可能各自為政甚至失控,使得街道等開放空間秩序不佳或缺乏脈絡紋理成為失落的空間。

 

因為先後期發展區採用不同的計畫及管制工具,造成住宅區街道空間形象有顯著的差異,形成「雙城記」,其實二者均有其優缺點;沿街建築物之高度應控制於人眼視覺可及之處,以免失去人可體驗的空間尺度感,空地配置也應盡量配合都市藍綠帶規劃,以兼顧市民生活使用和都市的生態景觀;形式風格雖因應當前社會民主多元開放的原則,仍應配合當地氣候及特色,以環境美學塑造和諧有序的都市環境,以公共利益優先的都市設計理念,使城市居民朝理想公平正義的生活目標前進。

 

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尤其是東海、逢甲兩所大學建築系的孕育,台中建築師的設計能量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從早期唐莊、理想國的突破窠臼,到近年來諸多有創意、有理想的建築師在集合住宅量體、形式、配置模式的創新,和眾多優質建設公司支持著台中市的發展,使得長久以來台中的住宅房地產水準與CP值傲視雙北都會;近年來多樣之公共建設,與中科園區接棒都市發展的柴火,以致雖沒有願景式的整體規劃,倒也在公私接力發展之間往前邁進。值得稱許的是,台中市一直致力於「宜居」的目標,市政府也制定諸多獎勵措施,讓城市中有呼吸的空間,因而住宅有著商品之外的生活溫度,和宜居的三度空間綠意環境。

 

本期專輯的劉偉彥建築師就屬於其中很好的一個例子,他在建築實質空間、美感、材料、構築的成熟表現之外,考量建築與都市、鄰里、社會、自然的和諧與友善,以留設開放空間、立體綠化造就更好的都市環境;更難得的是他著眼於家屋中人心的安頓,致力於將文人園林的詩意雅趣導入生活,讓「天─地─人」的宇宙關係中更加上「心」的層次,使人在現今這個無奈的世界,獲得喘息與慰藉的機會,也引導都市中的人們心靈得到安頓。

 

 
 

 

總監 黃長美

 

12439 2021-02-0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1259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1024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8178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