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左岸(頭前溪高灘地)地景再造計畫


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20年5月 Vol.296
3716 2020-04-29

©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檔案1881

新竹左岸(頭前溪高灘地)地景再造計畫

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市是一個被水環繞的城市,擁有河川、漁港、海岸、水圳,新竹市府以環市水環境的架構為基礎,發展為二軸一區開放式水環境架構,包含頭前溪河川生態景觀軸、新竹漁港形象景觀區、17公里海岸生態景觀軸。並以此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戰略。

頭前溪為新竹母親之河,而地處北側邊緣之新竹左岸雖有廣闊高灘地及長達十公里的自行車道,卻因高架橋及堤防之隔絕、長期無序的人為活動空間介入及歷年工程缺乏橫向整合,造成原有自然景觀反被弱化及破壞,生態系統逐漸向河岸側壓縮、凋零。

本計畫在「還地於河」的概念下,以保留並重整高灘地自然生態為主,藉由重新梳理水域及周邊環境以復育河濱生態帶、收斂並改善既有人為活動場域、架構自然與人文緩衝空間及加值現有棲地多樣性,期許打造一條生態保育、休閒休憩及環境優化兼具的微笑新竹左岸。

 

優先架構生態敏感地圖

頭前溪左岸高灘地因多年遭非法占用及人為活動散落,造成生態系統薄弱,缺乏長期生態監測資料,本計畫藉由多面向收集並整合頭前溪現有生態情資,擬定生態敏感區域地圖,作為規劃基礎。

依據前瞻水環境之生態檢核要求及前期辦理之座談會及專家學者會議各面向生態理念與想法,納入規劃設計工作執行綱要。

•於規劃設計中納入由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aiwan Biodiversity Network,TBN)及相關頭前溪情勢報告等資料文獻收集瞭解頭前溪長時間基礎生態樣貌 

•拜訪「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及「社團法人新竹市野鳥學會」等在地NGO,及長期觀察頭前溪之生態學者,收集現況生態情資。

•整合上述資料,界定頭前溪左岸現況高、中、低三層級生態敏感區,並依此提出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原則,作為後續設計及施工時相關規範。

 

生態為基底的規劃設計方法

依據上位計畫擬定之八分段五分區,套疊生態敏感地圖及檢視現地人文活動使用,進而界定河岸生態區、緩衝區及人為活動區,以收斂人為活動範圍,達到逐步還地於河的目標。

•分階段由點狀人文活動空間收斂、優化,至線狀的全線車行、自行車行、人行動線的分流、梳理,串連各大出入口與活動空間,最終建立面狀生態緩衝空間及生態保護空間,逐步串聯成十公里生態與人共享的水綠帶狀廊道。

•以頭前溪為主體、人造空間為客體之減量設計原則,移除過多人為侵佔設施,讓灘地自然重新與水岸空間密接。

•建立生態保全對象名冊,保存具生態價值喬木及植栽群,並順應自然林帶曲線框定活動空間,將對現場環境影響降至最低。

 

區段棲地營造及保育構想

本計畫因應頭前溪現況自然棲地因人為活動空間介入遭壓縮、分隔,規劃設計上採取擴張庇護、休憩空間、連貫左岸生態斑塊、增加棲地食物來源等手法以架構基礎生態環境。

後續待全區基礎生態系統穩健後,再依生態觀察回饋、專家學者及NGO建議,確定目標生態物種或生態系統,執行更具針對性的棲地營造與加值。

•人為活動區有限人力介入,以低維護短草及架構明顯的修剪邊緣,規範活動範圍並降低維管面積。

•緩衝區及草原生態區以分層帶狀緩衝概念進行規劃,整理成適合不同活動性質及擁有優質景觀的綠色活動基底,鄰溪高頻率漫淹區積極復育為荒野灘地,做為生態緩衝、庇護、移動廊道,降低人為活動或動線對於生態網路的分割。

•農田生態區防風綠籬及灌溉水路保護,以作為野生動物的居所與臨時庇護網絡,積極清除入侵種,並加植原生植被。

•人工濕地環境教育區敲除過多廣場與動線,置換為多層次緩衝植栽帶,架構立體的生物棲息、庇護空間,並強化環境教育場域營造。

 

人為活動區──運動公園改造構想

以生態為主,人為輔,集中配置人為活動空間,讓頭前溪水岸成為清淨且生機盎然的生活綠帶。

•營造多元生態水岸為主體,重新梳整自然環境與活動空間,拆除不適宜鋪面,將既有的運動場地重新梳理並集中配置,讓大範圍的灘地留給自然,合宜整理,不過多介入,縫合水岸空間。

•限縮停車空間與車行動線於靠近高架堤防側,整併、減少過多動線分布高灘地各處,營造整體地景。

•在現有基地基礎上提出四大主題分區:球場區、運動休閒廊道區、狗狗公園區及多功能活動草坪區。力使運動空間融入周圍自然環境,介面柔軟,創造自然中的新運動空間。

 

水渠綠廊環境營造

本計畫初步設定以螢火蟲做為水渠綠廊環境營指標物種,逐步復原生態環境基礎,做為指標物種生態系架構執行示範點。

•資料收集:確認頭前溪原生螢火蟲品種及棲地條件。

•基地調查:既有水質、植栽種類確認,現地光源或其他人為活定影響等。

•棲地營造:穩定水源方案提出、多空系生態空間架構、覓食及庇護植物加值,綠色緩衝帶與光源調整、遮蔽。

•社區合作:執行階段整合管理單位、學術團體及民間團體意見與共同參與,達後續常期監測、環境教育場域或民間團體認養等永續維護理念。

 

人工濕地環境營造──溪埔子人工濕地

•堤防引道串連及現有廣場改善。

•動線重整分流,確保自行車及觀察活動安全。

•環境教育場域營造及完整路徑串連。

•生態優先,設施減量及及多樣化棲地營造。

 

人工濕地環境營造──柯子湖人工濕地

環境教育場域完整路徑串連及濕地多樣化棲地營造及原生植物復育。

1. 橋下空間可及性高且開闊遮蔭,作為交通服務及環教據點。

2. 過大廣場敲除且人車動線分流,營造安全、低調及完整生態觀察路徑。

3. 設置生態草溝收集地表水串連生態池,兼具排水及微棲地營造機能,擴大環境教育場域。

4. 濕地多樣化棲地營造及原生水生植物復育,環教機能改善加值。

(文、圖片提供: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新竹左岸(頭前溪高灘地)地景再造計畫
業    主:新竹市政府
地    點:新竹
用    途:公共開放空間
 
景觀規劃
事 務 所:華廷國際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主 持 人:劉金花
參 與 者:袁慶山、郭芸君、徐斯慎、王志信、許嘉勻、王心平
監    造:劉孝賢、陳思廷、莊琮輝
 
施    工:富石營造有限公司、臺發營造有限公司、盤東營造有限公司、朝新營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同計畫不同工程分批次施工)
 
基地面積:約175公頃
 
設計時間:2017年3月至今(同計畫不同區域分批次設計)
施工時間:2017年11月至今(同計畫不同區域分批次施工)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20年5月號,Vol.296

3716 2020-04-29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179 2016-12-14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9100 2017-07-05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259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