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火車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基礎設施邊緣空間、城鎮生活及農業地景的整合


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7年10月 Vol.265
10247 2017-10-06


作品檔案1601

冬山火車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
-基礎設施邊緣空間、城鎮生活及農業地景的整合

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寬和建築

   本案主要意圖是重新審視小鎮因車站與大型觀光公園切割下的都市負空間,提出因地適宜的策略,透過時間與溝通來修復原有的生活場域;最大挑戰在整合不同公部門管理單位,提供不同面向使用者需求與都市設計多元彈性的定位.設計策略在高架火車站橋下一個延伸地景大公園的概念,提供一個連接現有冬山鄉鎮行政中心、大型生態森林公園、火車站、及冬山老街生活圈等各個不同性質的公共場域,整合以上系統成為一個新的生活旅遊點及地景公園(如轉運休憩旅遊中心、自行車補給站及冬山河流域農業推廣平台),並補足冬山鄉民日常生活的活動場域(如兒童遊戲場、社區及老人活動),讓橋下閒置空間轉型不同族群使用的公共場域。透過長時間與公部門及當地居民的溝通,並將邊緣化的都市閒置橋下空間轉型成一個延續生活空間場域,以及冬山河流域中觀光休憩最重要的轉換點。

「6×30」多元的文化場域/Various Cultural Place
橋下空間的結構跨距約「三十公尺」為一個單元,我們重新定義從車站大廳至冬山河森林公園入口,帶狀動線中,「六個」跨距單元新的活動場域,並梳理出自行車動線,居民動線及遊客動線交織的紋理。

設置地景/Landscape Making
將每個設施視為地景的一部分,於是自然的綠與以展示為主的「米主題館」可以用一種覆土的概念呈現綠的景緻;可以以一種包覆的概念與水平的磨石子座椅成為休憩空間的一部份;讓地景在設置上成為一種景觀動作。

自然.建構/Nature.Tectonic
我們利用最輕的扁鋼及玻璃,以一種接近棚架的方式建造、並在與自然形成的島與植栽,成為一種或覆蓋或交織的關係中,降低量體在橋下空間的壓迫感。

近乎自然/Green Space
作為一座島的概念延伸,在材料上運用近乎自然的「人工草皮」,作為與外在農業地景相對應的
另一種主要呈現,創造出在高架橋下,也可以有著大片綠地,綠色地景的空間感。(文:劉崇聖+吳龍傑)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冬山火車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_基礎設施邊緣空間、城鎮生活及農業地景的整合
業        主:宜蘭縣政府
地        點:宜蘭縣冬山鄉
用        途:線性帶狀公共空間

建        築
事  務  所: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劉崇聖/吳龍傑
參  與  者:蔡瀚勳、倪文浩、黃子芸、何昆璟、廖乾貿、趙心怡、柯主安、梁濰凡、詹捷如、陳箴
監        造:蔡瀚勳
結        構:胡裕輝結構工程技師事務所
水        電:聯揚電機技師事務所
室        內:寬和建築師事務所
景        觀:寬和建築師事務所、台灣高野景觀規劃股份有限公司

施        工
建築、水電、景觀:佳恩營造實業有限公司

材        料
外        牆:玻璃外牆、菱形擴張網牆面、漿砌卵石牆
開        口:鋼窗
景        觀:洗蛇紋石、人工草皮、耐候性鋼收邊、鬆鋪六分洗石子磚、白水泥磨白石子

基地面積:6,800㎡
建築面積:280㎡
層        數:地上一層

造        價
建        築:新台幣5,000,000元
水        電:新台幣1,000,000元  
景        觀:新台幣13,000,000元

設計時間: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
施工時間: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7年10月號,Vol.265)

10247 2017-10-06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617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5303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5945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