寳泉寺(日本) Housenji Temple


メグロ建築研究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4月 Vol.259
4328 2017-04-05


作品檔案1532
寳泉寺(日本)Housenji Temple
メグロ建築研究所
圖片提供:メグロ建築研究所
攝影:Koichi Torimura(鳥村鋼一)

  寳泉寺是社區的一個焦點,而這設計正是為它在社區中給予一個重要的定位。對於主建築物進行了抗震的構造補強,而集會空間則予以重建。集會空間的建構則提供一個彈性的外殼設計,以便應付未來的新使用。在集會所入口的一側則建造一座提供短期住宿的客房;在進入這客房時,客人並不需依照日本習俗脫下鞋子便可進入。

歷史之軸的生活
  這計畫的起始來自於寳泉寺主廳的抗地震強化加固措施以及集會堂及其側廳的重建工程。據說這大廳早就因為過度擁擠早就不敷使用。位於住宅區之中,寶泉寺的北側是墓地,而其南側則是主廳,其開口面向東側。新建的接客廳及集會堂所則位於墓地的邊緣;整體而言,居住區、大廳以及亡者區域是緊密的扣合在一起。接待大廳的一面面對亡者區,另一面則和主祭師的居所連接。一道由南貫穿到北的實牆清楚的暗示一種和此生世界以及已逝世界的態度,同時也暗示對於兩個世界的接軌。同時由於這一座寺院已經在社區中存在已久,它的建設更須和社區有緊密關聯性。長年來人們會到這寺院進行佛教祈禱儀式祈求往生者的庇護,以同時大家互相關照鄰居的健康。在設計上關注這種每天發生的小細節是極為重要的設計資訊。
  外牆是渾厚的混凝土構築以保有其長固永存,但其內部則為填入的設施,並可在需要時變更。接待廳有一個兩層的量體,並向水平外側延伸;而側翼有如層層疊加上的量體卻是向後退去,以保有對外的非壓迫性。新建建築的外表保有和主廳和諧對話的外表,同時具有深刻的槽溝以顯現陰影的線條。深的簷線刻劃出外表邊界的範圍, 並展示一股歡迎的氣氛;在開口處沿著入口下方有著座椅供休息;在進入客房時,客人並不需要根據日式傳統而脫鞋。這樣的設計以提供在日日進出的韻律中能較為和緩、舒適的進行進與出,而不受傳統所限制。
  由於寺院是一種對於人們而言提供一種超脫以及脫離城市的舒適感;同時寺院已能成為區域的防災點,以便提供發電機或是食物存設備。這地點過去以亡靈保護生者之處,如今讓我們理解它作為歷史之軸的價值。我們相信建築應該成為聯繫日常城市生活的要角。雖然這連接性好像沒多具特別性,但我們還是期待他能發會一種和城市對話的情感,並能豐富化我們生活的質感。
(文:メグロ建築研究所)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寳泉寺 Housenji Temple
地       點:日本 東京
用       途:寺廟

建       築
事  務  所:メグロ建築研究所(Meguro Architecture Laboratory)
主  持  人:平井充、山口紗由(Mitsuru Hirai/ Sayu Yamaguchi)
結       構:ISGW
水       電:ルナ設備(Runa Setubi)
空調、室內、景觀:環境デザインエイアンドエヌ(Kankyo design A and N)

施        工
建        築:湯建工務店・フロム建設建設企業体
                  (Yuken Koumuten/Flam  Kensetsu)

材        料
建        築:鋼筋混凝土

基地面積:1,330.82㎡
建築面積:480.98㎡
樓地板面積:846.19㎡
層       數:地上三層

設計時間: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施工時間: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7年4月號,Vol.259)

 

 

 

4328 2017-04-05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養慧學苑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2月
Vol.209
13723 2015-03-12
巴黎佛光山(法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2月
Vol.209
7639 2015-03-12
福山教會─方舟計畫
無 有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1月
Vol.254
5971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