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府城─Resilient Tainan 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


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9月 Vol.252
4206 2016-09-20
關鍵字 :  景觀 蘇喻哲 台南


作品檔案1456

韌性府城─Resilient Tainan 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
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韌性府城」:透過建立「都市韌性」的永續性,建立台灣都會空間的新視野!
  本案基地位於台南市「水」與「綠」生態双環的聯結點上,也是府城古都由市區向西側運河延伸發展的軸線上,不但在實質環境上扮演著「扣環」的樞紐角色,同時在台南市都市發展的歷史進程上,更具有由「運河」到「綠洲」的轉化意義:
「一個以都市基礎設施,賦予城市魅力的『永續』意義。」

「台南全印象」— 古都整體印象之旅
  規劃範圍內基地全區,由海安路段行至中正路,再向西延展至中國城現址,全長約一點二公里,可一覽台南市運河水文與歷史發展之都市紋理,此步行路徑將可形成參訪台南市全貌的體驗之旅,由神農街為起點的五條港運河遺址區,遍佈十九世紀末興建的港埠民宅,行經海安路上新興的現代特色商業區,再行至台南運河,可遠眺台江國家公園及台灣海峽,由都市核心的古老建築群,延伸至西濱臨水且具自然風格的安平港區及國家公園,有別於以往散聚各處之古蹟區,印象不易集中,此舉不但有聚集串聯作用,並將動線延伸到水岸,改變台南以往雖位於水邊卻感受不到水岸特性的現象!

歷史溯源: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特有的價值觀,面對地球資源的處理方式,皆直接反映在宇宙生態的自然循環上,每一個選擇都將影響世世代代人類生活的方式。

  台南古運河於1661年形成,約莫兩百五十年後運河淤積改築新港,又過了五十年運河被填平,興建中國城商場,四十年後的今日,再將原本填平的陸地再「打開」,形成全台南市民可共享的都會綠地。在這三百五十年間運河盲段大開大合的挖填了數次,終於在現今有了一個「永續的新契機」,這個由「運河」轉化為「綠洲」的歷史意義,引導著我們進行了以下的規劃。

  我們深信,由都市的基礎設施所產生的都市風格,將展現無可取代的城市魅力,因為它以永續的方式,透過在地的現象,來應對自然環境的變遷,這種吸納變化的能力,形成了一種特有的「韌性」,也是這種韌性成就了府城古都的特質─「厚度」,一種與「歷史文化的承載,以及與水共生的韌性」。

1642年─大航海時代,台江內海仍為溼地
1661年─開始陸浮,五條港逐漸成形
1860年─台灣府開港
1922年─古運河淤積,日本人築新運河(今日之運河)
1926年─新運河竣工
1941年─五條港繁榮畫下句點
1978年─運河盲段填平
1982年─中國城完工
2016年─中國城拆除,新締綠色廣場公園


整體規劃概念:縫補與串聯
  本案設計的主要概念為縫補與串聯台南市不同尺度的都市空間,強化都市公共空間的滲透性(permeability)與連續性(continuity)。海安路的中央綠帶將被車道切割的巷弄古徑縫補為一體;從中正路起至運河的林蔭大道與下沉綠色廣場將台南市區內的步行空間完整串聯至運河畔。

中國城廣場 配置概念:

打開
  打開都市空間,將水岸呈現,由都市核心區延伸至運河邊。

連通
  將基地內原本被道路切開的兩個街廓連接,透過「下挖」的方式,於金華路下方將基地連通,形成兩端不對等的坡地公園,以道路路面不增加任何硬體的構造設施(如人行天橋等)為原則,使得都市空間回到本質,重新歸屬於開放、自在的人行空間。

順勢
  利用地下結構體「土石封存」的特性,結合滯洪都會功能的需求,將兩者合而為一,形成可儲存水份的「土石床」,並發揮都市「可彈性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建立親水的都會溼地公園,使其在產生都市基礎設施滯洪功能的同時,展現台南無可取代的城市風格與魅力。


一個由觀察環境、滯洪、生態呈現所形成的廣場空間

建立都市「永續」系統+市民共享都會綠洲!(文: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韌性府城─Resilient Tainan 府城軸帶地景改造國際競圖
業  主:台南市政府
地  點:台南中國城舊址(台南運河盲段)
用  途:結合台灣歷史與城市體驗的運河公園

建  築
事  務  所: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  持  人:蘇喻哲
參  與  者:張道銘、盧奕竹、吳昌祐、陽朝姮、陳麗娟、王馨珮、盧承慧、李冠毅
景觀規劃:大硯設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策略顧問:郭瓊瑩
生  態:郭城孟
植栽計劃:木荷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水  利:巨廷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大  地:富國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交  通: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結  構: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機  電:正誼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6年9月號,Vol.252)

4206 2016-09-2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峇厘島棲息屋計劃
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6年12月
Vol.255
4459 2016-12-14
溪頭銀杏橋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Capstone課程「溪頭木橋設計團隊」
台灣建築雜誌2017年7月
9580 2017-07-05
林建築
跡.建築事務所(TAO)
2017年12月
Vol.267
5608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