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2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4年5月 Vol.224
4567 2015-04-13
關鍵字 : 

封面:Toilet in Nature(Iwan Baan 攝)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感受空間:建築的重新想像─展覽回顧/楊思勤

 

作品檔案1223」UDN MUSEUM/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清水建築工坊

作品檔案1224」宜蘭張宅/蔡東南+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225」埔鹽陳宅/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1226」馬公機場計程車鋼棚/林祺錦建築師事務所

 

特別策劃」藤本 壯介 ふじもと そうすけ

[作品檔案1227] Toilet in Nature(日本)/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228] 2013蛇形藝廊臨時展館(英國)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 2013/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229] 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館、圖書館(日本) 武蔵野美術大学美術館・図書館/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評論] 關於藤本壯介作品中的許多許多許多……/蕭有志

[作品檔案1230] 海市蜃樓/光之粒子(中東)Souk Mirage/Particles of Light/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231] Beton Hala濱水中心(塞爾維亞)Beton Hala Waterfront Center/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AAA

[作品檔案1232] JJ99青年旅舍 JJ99 Youth Hostel/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1233] Taiwan Cafe/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演講紀實] Between Nature and Architecture:藤本壯介的建築人生與美學哲思  2014 TOTO × YKKap建築講座/藤本壯介

[日說新語] 建築誕生的時候/藤本壯介×王俊雄

 

論述」光的無限力量─2014法蘭克福照明展(light+building)/歐陽瑤

論述」三顧宜蘭/胡恒

 

專欄」作為新世代民主教室的台灣街道與廣場/傅朝卿

 


編輯室手記

 

本期安排了「藤本壯介特別策劃」,為讀者深入報導這位被日本建築界視為明日之星的青年建築師及其近期作品。近三週前,4月12日台北市建築世代會和忠泰基金會在東亞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上,公布了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徵選,本期對於藤本壯介的報導,似乎恰好替這個專為培育年輕建築師所舉辦的建築獎,提供一個參照。因為藤本壯介生於1971年,今年四十三歲,從其年紀上來說,是與「ADA新銳建築獎」規定的年齡區間相仿。但其建築上的成就,可能已遠超過台灣同年紀的建築師,甚至更為年長的建築師。然而藤本壯介的成就,從其教育和成長背景來看,卻是難以想像的。雖然就讀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建築系,但藤本畢業後並不像他同輩人一樣,選擇擠身於伊東豊雄、妹島和世或隈研吾等知名建築事務所來歷練,反而選擇一種近於離群索居的方式,獨自思索和創作建築。因此他沒有顯赫師承,也沒有太完整的工作經驗,有的似乎只是對自己的信心,一種樂觀且帶著自我批判的信心,他相信擁有這個信心,從這個原點出發,可以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設計方法、審美判斷和形式風格。伊東豊雄曾回憶說,他初識藤本壯介時,是藤本參加青森縣立美術館競圖,伊東是評審團委員長,藤本可敬的對手包括青木淳、黑川紀章和千葉學等名家,藤本簡報時完全原創毫無俗套的作品,自信而清晰的說明,加上從頭到尾從容的微笑,讓所有評審印象深刻,最後他僅以些微差距輸給青木淳,獲得第二名,而這年藤本壯介二十九歲,剛剛脫離畢業以來的自我探索時期,設立了事務所。

這是我們這期願意著力報導他以及他作品的原因,絕不是因為他贏得台灣塔競圖之後,在台灣變得炙手可熱而報導他。我們相信藤本壯介透過自我苦修而崛起的方式,比任何人都值得作為參考借鏡的對象。在出席東亞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擔任keynote speaker時,姚仁喜建築師曾說了一段令人難以忘懷的話。他說,他從事建築這麼多年,覺得自己工作上缺點很多,其中最大的五個缺點是:美學修養不深、空間力道不足、技術層面太淺、妥協折衷太快和規範束縛太大。姚先生其實是以他自身為比喻,深切指出台灣建築界的普遍問題,希望年輕建築師莫再重蹈覆轍。而對照藤本的經驗以及他建築回歸的本質狀態,他似乎是用自己的獨立思惟和勇於試驗,在短短六、七年間就克服了美學修養不深、空間力道不足和妥協折衷太快等三個問題。在本期他的作品、演講紀實和「日說新語」的訪談裡,我們都可以深刻地察受到,他獨特的學習過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而本期跟藤本相對照的幾件作品,也是來自年輕建築師的作品,件件都有可觀之處。UDN MUSEUM是林友寒+清水建築工坊的新作,這是一件舊建築再利用,原來是漢寶德先生多年前所做之聯合報辦公大樓,特色是結構形式非常精簡。新的改建是作為銷售中心,林友寒依其結構秩序,挖開樓板引進天光,把原本平凡無奇強調實用的辦公室,改造成可令人產生豐富體驗的空間,手法精準招數不多,但卻能深入要害,值得讀者細細品嘗。蔡東南+黃介二在宜蘭創作的張宅,也是在一般的販厝條件裡,別出新局,生產出令人驚訝的空間變化,並重新詮釋了販厝式住家的可能性,只是材料使用過於複雜,反而壓抑了空間豐富的表現。埔鹽陳宅則是郊區住宅,還兼有農舍況味,本身區位和生活方式條件就很令人玩味,而建築師也能高明地捕捉到這種交界性格,以洗鍊的手法表現出來,是很可喜的。林祺錦設計的馬公機場計程車棚,也是以清新但又耐人尋味的方式,處理了一個具有地標性格但又常被忽略、隨意處理的建築物類型。

文章方面,本刊特約編輯楊思勤,特別為我們走訪了在倫敦剛落幕的「感受空間」展覽,展覽裡各異的空間做法,都在提示如何從本質去捕捉建築的可能,是非常值得閱讀的文章。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蕭有志老師撰寫的藤本壯介建築評論,碰觸了藤本建築的基本論點,也引入西澤立衛的建築來交互印證,視野寬廣、鋪陳細膩,是很好的一篇評論文章。傅朝卿老師以最近學運為背景,用民主文化塑造的角度,重新詮釋了台灣街道和廣場空間的可能發展,非常有創見。最後,南京大學胡恒老師三次訪問宜蘭,累積而成的宜蘭印象,在他筆下的描繪裡其實交錯著他豐富的生命經驗和對於建築的使命感,如此幫我們重讀宜蘭經驗,讓我們能再回觀自己,有機會延展出更有深度的「在地」。

 

4567 2015-04-13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36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68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175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