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奏/變奏


建築繁殖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7月 Vol.214
1435 2015-08-24


作品檔案1136
 
協奏/變奏
建築繁殖場
攝影:建築繁殖場
 
    協奏種子橋,以四組弓張的鋼構面相互交織出一結構體,並膨脹時間與空間,使觀者遊蕩其中。四道具弓箭性張力的曲線,共同彈奏出這迴遊的場所。變奏柳葉橋,是以拉和拱的兩種複合力道將內梭形的鋼構面共撐出的結構體,看似不穩定具張力的構造型式,卻擁有和諧迷人的優雅魅力線條。(文:鄭乘騏)
    由一支簡單模組生產的鐵料到組構成一個複體的空間架構,在材料上力學展現的弧線把人帶往一種悠遊順勢的心境穿梭在橋上與橋中,擺脫於心靈的桎梏重新體驗武荖坑的山與溪。(文:士豪)
    借由兩座橋體間的縮放關係,將參觀者由岸邊引導至水面,在橋體中的內聚空間人們得以用新的距離去體驗流動的溪水,橋面上的外放空間則使人以新的視野去環視熟悉的山林。(文:雨祥)
    在這之中有兩段印象特別深刻:如麵線般柔軟的角鐵結構、在天空中移動的橋。這是大家一起親手打造的橋。(文:復嘉)
    遊牧創作的終極版,紮營讓我們與環境合而為一,我們挑戰的不只是技術上的限制,還有整個體制。(文:志強)
    於巨大空間中線條能更加纖細。每一次嘗試著各種從未挑戰過的經驗,這些經驗越累積越能在作品上拉出更自由的線條。(文:騰延)
    漂動的川流之上浮葉隨波,飄動的藍天之下溪魚悠走,與綠色的林盤旋於同一條水平線,橋體是輕鬆飄逸其中的。(文:佳豪)
    腦中浮現的有三幕:第一幕回首驚覺剩兩星期必須完成第二座橋(柳葉橋)的時候;第二幕吊起架構卻彎折變形的景象;而第三幕就是「百人上橋」大合照那一天,完美落幕。(文:妤真)
    傍晚從遠處在岸上漫步走近,由上而下進入橋體結構空間群中,再次上岸回望所經的過程,時空已停留在那一刻。(文:秉泓)
    我們好像是用一種逼近極限的態度在做這整件事情,但事實上是,一開始就不曾在心裡設限!(文:徐莘)
    為了讓人們可以更親近自然環境甚至是溪水,橋樑不再只提供機能性的服務,它喚起的是打動人停留在空間裡,可創造和周圍環境共同產生的情感記憶。(文:雯嵐)
    我們像是低著頭往前行的行者,不因思索目的地何在而困頓,因這滿是刻痕的行跡,終將成就那低聲細語的偉大。(文:峻毅)
    環場視域─「橋可瞧、『非常橋』。道可到、『非常道』。」(文:呂理煌)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協奏/變奏
業     主: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地     點:宜蘭縣武荖坑
用     途:橋樑─遊逛、觀景
 
創作團隊:Interbreeding Field建築繁殖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領  航  員:鄭乘騏、王士豪、林雨祥
總     監:呂理煌
第十二代:張復嘉
第十三代:吳志強、劉佳豪、游騰延
第十四代:游雯嵐、郭秉泓、蘇峻毅
第十五代:顏妤真、徐莘
結構、景觀:建築繁殖場
 
施     工:建築繁殖場
 
材     料:角鐵(65mm×65mm×6mm、25mm×25mm×6mm)、平鐵(65mm×6mm、125mm×6mm)、鍍鋅扁管(60mm×30mm)、鍍鋅方管(30mm×30mm)、2×4(S.P.F.)北美杉
 
河床寬度:85m
建築面積:525㎡ 
樓地板面積:700㎡ 
 
設計及施工時間: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3年7月號,Vol.214)

1435 2015-08-24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166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605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5030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