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渡市民文化會館‧市立圖書館(日本)


新居千秋都市建築設計 台灣建築雜誌2010年1月 Vol.172
6521 2015-03-12

▲當建築和其他因素能創造出協同效應,於是獨一無二的建築應運而生
 

 

作品檔案756

大船渡市民文化會館‧市立圖書館(日本)
新居千秋都市建築設計
攝影:小川泰祐

 


地方機構=協同

地方機構是一種復興地方與建築,並創造當地地方文化的機構。
它會產生一種協同效應(兩者以上媒介的互動或合作,產生比個自單獨效應總和還要大的結合效應,例如1+1=3)。

二十世紀的各種建築形式研究,已不再適用於二十一世紀。建築依據當時社會系統和人民需求,成為時代下的產物,特別是日本的公共建築,由日本政府和非合作部會根據分散政策提供補助,彼此之間沒有關連性,也沒有預設該建築在當地的用途,這些建築物不能反應市民的心聲,因此未獲得公共的支持,而且還被批評為養蚊子館。
就建築是「都市設計」而非原來「城市計畫」的核心而論,建築是否能解決農村人口減少及東京人口密集的問題?且因此復興地方與日本本身呢?
雖然日本建築擁有美麗的庭園和1935年前的技術,卻遭受經濟快速發展及不良城市計畫的嚴重破壞,山區的平地已被用盡,進而砍伐林地來興建道路及設施,然而,各種設施不應任意興建,而應以鄉鎮的象徵為中心,像過去一樣用綠色山丘取代水泥擋土牆;而在平地方面,城市的公園及街道景觀應該是人口減少後的空間利用;為了與自然環境共存,在保存歷史遺跡下,建築應能反映當地特色,否則就應配合當地景觀。
農村人口減少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公共設施及活動,由於網路及電視資設化發展提高,人民很容易知道城市生活的樂趣,例如迪斯可舞廳、咖啡吧、遊樂場、公園、街道景觀等等,東京大部份的公共設施都在適當的距離內,這些設施都是多功能而且便利的;而另一方面,其他地方的公共設施都比較小而且只有單一用途,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比較遠;在收益方面,私人公司也很難在當地擴展其娛樂事業,因此,公共設施在當地的地位就變得很重要,公共設施需要創造在都市也能享受到的活動,就像歐洲國家一樣,將所有設施和住宅區集中在一起,保存自然環境同時提高當地居民對公共服務的使用率。與其建造單一用途的設施,我們應該要計畫多功能設施,能同時具備大會堂、迪斯可舞廳、游泳池和公所等等功能,讓老人和帶著兒童的婦女都能待久一點。現在,就應該停止興建只能當教室使用或是只有一盞燈的迪斯可舞廳,而要計畫複合式、好玩又通俗的公共設施,就像一般私人公司在都會區做的一樣,我們要考慮公共設施的複合類型元素(設施和通俗的一部份),在此情況下,大家要了解不是只有歌劇和古典音樂才有高尚的文化價值,日本人應該深入了解能劇、狂言和其他的日本傳統表演,並建立我們自己的文化,即使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有點俗氣,但在五十年內總有一些值得成為獨特文化的事物。
1990年之後,在拒絕將建築作為單一用途下,我想挑戰,經由研討會和當地居民互動中,創造出當地居民真正想要的建築。
在試著和居民瞭解當地地方特色後,我發展出對地方的愛,試圖為居民創造出能自行經營的建築與機制,我們訂出一種機構類型,能復興地方並創造出新文化,我們和當地居民產生出協同效應,結合地方特色和建築,成為一加一等於三或更大的結果。「設計腳本」的技術,經由分享相同的畫面、想法和夢想,用當地的故事,將建築與居民連結在一起。
我相信當時的建築和其他因素能創造出協同效應,於是獨一無二的建築應運而生。

 


「獨一無二」的建築

從一開始,現代及後現代建築被認為發展成兩種截然不同的潮流。第一種潮流以Le Corbusier(1887-1965)的「主義」原則,及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的「一致空間」為代表,適用於世界各地──其見解廣為普及。另一種潮流包括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及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以建立建築地方性故事及結構的原創性,經由創造「一致空間」,成為每件建築的特色。
以我們對現代建築可能性的研究,我們定義歷史演進,並在尋找新秩序和新空間中,考慮到一致及非一致兩種潮流,我們試著以自然創作來定義「一致的不一致性」及「不一致的不一致性」,我們詮釋這片土地的地方場所,並經由研討會及與終端用戶各式的互動中,我們培養地方的愛,並確定目前的想法,發展出一套設計腳本。與其使這些因素符合一致空間,不如接受每一個不一致性,並直接反映到建築形式內,產生「不一致的不一致性」的動態空間結構。

自然
由於經歷過密室空間,自然景觀之美及自然的活潑節奏,使我們深受感動;面臨這種大自然景觀時,人類的感受最深,和大量標準化生產的空間截然不同。

自然光
當一個物體穿過另一個物體產生一個洞時,便形成裂縫,光線和空氣會流通過這些裂縫,當流通超過一定限度時,光線和空氣便會開始向外流,這種通風和動態自然光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

人造光
由網狀線纜及玻璃組成的天花板散發出神秘的光線,並在風中窸窣。梯狀混凝土及多重刻面設計的門廳中的神秘光源,來自於隱藏的LED。

景觀/窗戶
現代建築帶走了實地的景觀、結構、及窗戶的原有功能。Le Corbusier的長方形窗戶並排於毗連的街道,及原則主義的現代建築,去除了窗戶原有的用途。這個建築恢復了窗戶的特色,窗戶內不斷地被描繪,每一個窗戶的鏤刻都顧慮到內外景觀,內壁的曲線更強調了窗戶獨一無二的特性。

大廳設計
大廳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受三陸海海浪重覆拍打雕刻而成的曲折海岸線。天花板是空中飄蕩的雲朵,牆壁是拍打岸邊的海浪,劇院的椅子是岩石和船隻,座位則是海浪的起伏。劇院內使用的椅子是特別用電腦分析設計的,創造出大船渡市知名岬灣海岸線的波浪圖像。垂幕是由電腦分析印象派平靜海洋圖繪所設計的。

實現鋼筋混凝土的自然結構
一致且連續的三度空間內外牆(400毫米厚,以達到隔音防震的目的)構成了大廳的空間,圖書室的內外殼設計可以形成一個無樑柱的大空間,三度空間複合式結構以有限元素法分析(FEM),及觀察複雜的應力/變形結構,證明有負重及耐震的性能。

 

 

 

照明計畫

大船渡市政廳/岬灣海岸廳是以一份設計腳本來設計及計畫的,我們和居民以「區域類型=岬灣海岸線」、「穴通磯」、「海洋」及「天空」為腳本,使用各種建築及照明方式。
照明計畫特別改善了動態及靜態混凝土的表情,例如混凝土階梯牆、糾纏的天花板、外露接合點、預鑄混凝土柱的方形足印及金屬線纜天花板燈光,創造出感性的不平衡感及行雲的漂浮感。

入口處照明
在金屬框玻璃門上方設有LED照明,強調天花板的凹痕及外露接合點,牆面以玻璃內罩柔和的螢光燈及鹵素燈照明,從金屬框玻璃下方長長的照射出來,迎接每一位進來的人。

入口門廳─金屬線纜天花板
天花板燈光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天上漂浮的雲朵,玻璃纖維穿插於不鏽鋼網中,上方有高頻槽照明(自然光),其遠離天花板以表現出雲朵的感性及飄浮感。

透光鋁合金門框
門框以自然光與人造光間的透光鋁合金裝飾,表現崎嶇的大船渡市海岸景色。藉由兩側的透光鋁合金,在不同的角度和照明下形成三度空間。

門廳2─V形短樑的嵌入式照明和牆上的嵌入式照明
能柔和照到大範圍的高頻槽照明放在V形短樑上,表現空間的遼闊及堅固,嵌入式照明及腳燈也用於重點照明。
餐廳的混凝土階梯牆照明及燈桌的嵌入式壓克力照明
綜合壓克力及兩種LED點亮了建築結構,表現出岬灣海岸線的動態,發亮的餐桌以及燈光的設計全都清晰鮮明,照明使用的LED是結合小點組合而成,臂長的設計沒有限制。

托柱─餐廳外─三角支撐天花板的照明
以小型LED組成三角形的照明,是用來強調支撐結構的堅固及微妙的飾條,LED很小而且發出的熱度很少,因此非常適合用於強調結構的特色。

池塘─瀑布中的水下連續照明
小而亮的LED不斷地照亮美麗的漣漪,產生水波沿著牆面向上延升的效果,光源只放在瀑布下,水面悄悄地展現建築物的光線反射。

茶坊─昏暗的牆壁及天花板照明
經過無數的模擬及試驗後,黃銅織板的前面和黃銅網的背面都裝上了透光鋁合金,明亮的LED光點隨意地點綴,形成金黃色螢火蟲照亮茶坊的效果。

日本庭園
藉由庭園內圓石的微妙波浪,利用地板下平淡的螢光脈衝光腳燈,表現出岬灣海岸線起伏波浪的光與影。
石板間的方形LED燈覆蓋在矽利康下,免受戶外惡劣環境的侵害。

▲夜晚,水池與建築互為投射,詩意與粗獷並存

 

▲建築恢復了窗戶的特色,窗戶內不斷地被描繪,每一個窗戶的鏤刻都顧慮到內外景觀,內壁的曲線更強調了窗戶獨一無二的特性

 

▲大廳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受三陸海海浪重覆拍打雕刻而成的曲折海岸線;天花板是空中飄蕩的雲朵,牆壁是拍打岸邊的海浪

 

▲光線和空氣流通過這些似岬灣海岸線的裂縫,這種通風和動態自然光同時依存

 

▲天花板燈光設計的靈感來自於天上漂浮的雲朵,玻璃纖維穿插於不鏽鋼網中,上方有高頻槽照明(自然光),表現出雲朵的感性及飄浮感

 

▲綜合壓克力及兩種LED點亮了建築結構,表現出岬灣海岸線的動態

 

▲劇院的椅子是岩石和船隻,座位則是海浪的起伏。劇院內椅子是特別用電腦分析設計的,創造出大船渡市知名岬灣海岸線的波浪圖像

 

▲黃銅織板的前面和黃銅網的背面都裝上了透光鋁合金,明亮的LED光點隨意地點綴,形成金黃色螢火蟲照亮茶坊的效果

 

▲圖書室的內外殼設計可以形成一個無樑柱的大空間

 

▲自然的活潑節奏也融入音樂練習室之中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大船渡市民文化會館‧市立圖書館
業        主: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
地        點: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盛町下館下18-1

建        築
事  務  所:新居千秋都市建築設計(Chiaki Arai Urban and Architecture Design)
主  持  人:新居千秋
參  與  者:新居千秋、Ryoichi Yoshizaki、Masatoshi Naito
監        造:Masatoshi Naito
結        構:TIS and Partners
水電、空調:PAC
音響顧問:Nagata Acoustic
劇場顧問:Theater Workshop
室內、景觀:新居千秋、Ryoichi Yoshizaki、Masatoshi Naito

      
       築:Toda corporation/Takumi corporation joint venture

      
       牆:清水混凝土、氟碳聚合物塗料
       口:牆/清水混凝土;地坪/Clay stone;天花/玻璃纖維、不鏽鋼網
       內:牆/清水混凝土;地坪/Clay stone;天花/清水混凝土
       觀:草皮、櫻花樹、青剛櫟

基地面積:25,613.70㎡
建築面積:5,255.82㎡
樓地板面積:9,290.39㎡
       數:地上三層

設計時間: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
施工時間: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

 

▲基地配置圖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二層夾層平面圖

▲三層平面圖

▲三層夾層平面圖

▲A-A'向剖面圖

▲B-B'向剖面圖

▲C-C'向剖面圖

▲D-D'向剖面圖

6521 2015-03-12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071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475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4866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