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紙上論豪宅


豪宅建築 作品選集 李文勝×吳清源×林政達×闕河彬×楊豐溢×孫立和×王紹述×蔡東南+黃介二×廖錦盈
4470 2015-05-20
關鍵字 : 

 

建築師紙上論豪宅

李文勝/李文勝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吳清源/吳清源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林政達/舜揚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闕河彬/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楊豐溢/楊豐溢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孫立和建築師事務所(以下內文將簡稱為孫立和)
王紹述建築師事務所(以下內文將簡稱為王紹述)
蔡東南+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以下內文將簡稱為蔡東南黃介二)
廖錦盈建築師事務所(以下內文將簡稱為廖錦盈)

 


孫立和:「豪宅」二字在台灣所代表的,已經不是「住宅的類型」,而是一種高報酬低風險的投資工具,是一種高價且大多數人終其一生無法企及的商品。無法複製的土地、無可取代的地點、昂貴稀有的建材以及人人追逐的明星建築師…這其實都是資本主義的商業行銷策略,諷刺地標誌著「豪宅」唯一缺少的就是建築本身。
如果我們願意將「豪宅」拉回建築的範疇來討論,那麼「豪」所代表的就不應僅是「奢華」、「昂貴」、「大」等字面上的意義,而應提升到一種精神或意識層次的「超越基本需求的住宅品質」或「何謂洗鍊優雅的住宅」,才是建築師應該關注的課題。
「住宅」向來就是建築師與業主之間最直接拼搏的戰場。一個好的住宅作品的產生,絕對少不了一個好的業主支持。這需要整體社會文化對於美及品質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與態度,也就是日本設計師原研哉所謂的「美意識」的形成,甚至成為一種無形的資源,而這也就是台灣或日本這類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最大的競爭力之所在。
「正因為產品(建築)的創造一方,與喜樂地接受被創造出來之產品(建築)的接受方,擁有著共同的感性,產品(建築)才能在那個文化之中被培育並持續成長。」這是原研哉在「慾望的教育」一書中的描述,也是建築師在創作的過程之中的一種理想的狀態。也就是說,感性(美)的層次在優秀的建築師與具品味的業主之間形成共通意識時,不論物質層次的條件是否充裕,創作出來的住宅作品也都會是一幢匠心獨具的優秀豪(好)宅。

 

你對豪宅的定義是什麼?以你的觀察台灣購買豪宅的客戶最關心的是什麼?
開發商對豪宅的態度又是什麼?三者間的落差在那裡?
當你面對開發商的構想時,意見不同的機率高嗎?

廖錦盈:豪宅─豪華寬敞舒適的大宅。豪宅在意象主觀上,會讓人有優越意識的房子,客觀的指標:區位絕佳、建材高級、空間寬敞、量少質精,這些是人們對豪宅的觀感,我認為大家的觀點十分一致。如果質疑的聲浪很高時,通常那就是一個假豪宅。有時候單元空間不大時,又能滿足精簡人口,而其他條件符合時,有人稱呼它為小豪宅,這也很恰當。
面對開發商的期望,而基地、環境條件不足,我們可以透過設計,提升營造品質去滿足人們期望,以豪華、寬敞與舒適的空間氛圍。住宅相較於其它民生物品,住宅是一個金額鉅大的商品,所以開發商與代銷公司,總是把降低總價當做第一課題,甚至是唯一的課題,以降低價格最簡單的就是減少坪數。而大部分的建築師許多時間就是在有限的空間中,與格局奮戰。

蔡+黃:摒除從「物質(諸如:坪數、昂貴建材、精美施工)」的角度衡量,不可缺少的是擁有與美好外部環境及光線隨時間變換互動的機會。規劃完整的空間使用模式及適切的空間尺度,觸動居住者內心的情感及對自在生活美學的感動。
開發商以掌握地段、建築型態、外觀質感和提供居住環境安全的物業管理模式來建立開發物件的品質,從銷售市場的角度來定義豪宅。不同的角度一定會有不同認知觀點,我們還是期望能整合開發者對市場的敏感度與居住者實質生理及心靈上的需求,來改變我們的居住環境空間品質。

王紹述:對於豪宅的定義,有其先天優勢條件,即位於高級的地段,擁有獨特的景觀及完善便利的交通生活機能,再經由規劃設計賦予其高規格的細緻質感,使用高等級建材設備,嚴格要求施工品質及細部,以達到住宅舒適、健康、安全的要求,讓住戶享有尊貴性與私密性及安全管理。所以豪宅是高級的地段區位,是高規格的規劃,是優良的建築施工管理,是頂級的建材設備,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化差異,豪宅的定義在各地也許標準不一,但基本上可以依環境概分為都會豪宅及景觀豪宅,本案即是位於新竹青草湖風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景觀,有其豪宅的優越條件。
台灣豪宅的住戶最注重的首要應是高級地段區位及私密性,另外則是安全性,除了基本防災避難、防衛還包括制震隔震功能及嚴密的保全管理。
就所接觸的業者了解,台灣開發商有其區域性的價值定位,更賦予國際前瞻的概念,所以在產品的定位、規劃設計的發想、建材設備的選用、施工品質的要求及物業管理的運作,都可以很精準且有效率的執行,但越是尊貴,越是稀有的寶地,以設計者的心態,通常是可遇不可求,不會輕易錯失,所以會越加投入心思,去構築超乎想像、超乎價值的作品,也因此豪宅的規劃設計及施工時間,相形之下會花費必要的更多的時間意念及力量,以期達到豪宅的規格品質。

李文勝:豪宅就是好宅,將過去忽略的潛在因子都納入考量就是豪宅,安心、安定、良好的居住品質,即是豪宅。
不同開發商有不同的見解,近年來台灣開發商更確實將建築的發展交由建築師盡情發揮,建築師不只是圖面的整合者,而是帶領著居住品味的引導,誘導知覺的發動者,或許就開發商心中,感性情境與理想性過高,但往往客戶卻是喜愛這種深層未被發掘的那一部分。

吳清源:豪宅之定義應從三個向度去思考是否條件具備:
1. 地域條件:基地條件應能從外部條件對建築本體之戶外、半戶外空間有所呼應、互動,而能有加分的效果,如視覺性的、可親近的,而提升其附加價值。
2. 空間尺度:建築本體的空間尺度大小,當然是豪宅的必然條件。另外,內部格局創造空間的多樣性選擇,涵容不同的空間利用,因此,空間「+1」的可能性必須在設計中被加入。
3. 建材設備。

闕河彬:如何透過從環境至於建築空間的規劃充份發揮基地的潛力與價值,讓建築與環境對話並使居住其中的人感覺生活的富足感是我們對住宅的期許,也是對豪宅較為廣義的定義。我們較不強調以數字量化的或商品化價值來行銷,而是希望藉由建築設計創意的差異化,使我們的作品具有其自明性,讓建築自己說話,用環境及空間讓人感覺建築的存在感。

楊豐溢:對人而言;「建築的目的是創造居住的幸福」;我認為「幸福」才是住宅的前提,不只是可量化的地段、坪數、建材。如果住宅只用量化的手法去建構幸福,難免失去了建築的本質…即「空間」。當「空間」不是主角時,無謂的造型語彙將佔滿了人類的感官神經系統。

 

拿到一個豪宅的設計案時,最重要的基本功課是什麼?基地、空間、人與人的關係?

楊豐溢:在建築規劃之初,我們必須將人、土地〈區位、環境〉、建築三者的關係做了許多的反覆辯證,都是為了找出土地與空間最大向度,並發揮土地的特質,諧和自然,並給予最合適的詮釋。但是高層住宅作品中的「人」即所謂的「客層」為未知數,我們只能與業主經由磨合進而達成共識,針對人們的生活模式、建築的環境做出努力。如果這些議題正與「使用者」的體悟一致而獲得共鳴(touch point),將是最為美妙的連結!

蔡+黃:我們始終在意生活在一個環境裡,而不是待在厝殼裡面,清楚理解基地的環境條件是首要工作,藉由與外部環境連結的程度,理所當然建立起居住空間開放與私密的層次,與環境的互動關係讓小使用面積空間可以有大的空間感,大空間也可以保有安靜穩定的氛圍,各自環境彼此所建立的互動關係使居住者能感受空間與自然的變化、讓人與人的情感更親近。

李文勝:環境的觀察與基地區位的特性,一個居住環境的選擇代表了使用者對環境偏好性,也更是其深層的敘說。因此,有關空間組織和試圖營造的生活型態,都相隨著地域特性而定調,自然而然,人和空間也就產生了密切的對話。

吳清源:基地的優勢條件分析,如何借用基地週邊環境的「借勢用勢」、「借力使力」而使之有加分的效果將是首要考量,其次則是內部的空間需求與機能。

 

豪宅設計必須和一般住宅區別的最大元素是什麼?它必要的元素有哪些?

李文勝:豪宅設計和一般住宅區別,最大差別,在於對隱私的要求與空間層次的表現,以及精神層面的內涵,均與一般住宅設計有較多的差異。

廖錦盈:豪宅的空間必須是充裕的,甚至有情境,而一般住宅大都是機能的、簡省的。處理豪宅的空間一定要充分考慮空間感、通風、採光、創造情境。例如,我們餓了吃一頓飯跟放鬆心情在一個美好的環境,好好吃一頓,享受用餐時光、品嚐食物。這就是住宅與豪宅的根本不同。一個住宅單元,尤其是豪宅,最重要的是共用空間客餐廳,其次為主角的空間主人房與主衛浴。客餐廳當然要高挑寬敞,如果能用大陽台與外部空間連通,去享受基地環境特有的空間氛圍那就太好了。而主角空間一定要做到休息、更衣、沐浴、睡眠空間的層次分明、行為流暢。

吳清源:客廳、餐廳、廚房、主臥室、臥室、衛浴空間、工作陽台,這幾種空間對於「豪宅」或是「一般住宅」而言都是必備的空間內容,而「空間尺度」我想是最大的差別。

蔡+黃:相較於一般住宅,有機會成為豪宅的設計應該是該案同時擁有更多讓設計自由的條件,可以充分表現居住者的生活品味、社會地位等(如低密度社區鄰里環境、隱私與景觀兼顧、採光通風充足、較寬鬆的坪數與預算等)。

闕河彬:在不同的時期豪宅的訴求似乎都有所不同,一些外在性的元素,隨著價值觀及迎合商品行銷的定位而異,不過我們認為在這些不斷變動的外在因素之外,好的住宅應有一些不變的要素,例如對基地的理解與尊重、合宜的建築物理環境塑造、公共性與隱私性的區隔,室內空間與戶外環境景觀的充份連結,建築材料的適切及表現性,以及建築整體、量體及造型空間語彙的創意等。
我們認為不宜過度以顯性或量化的價值,凌駕對住宅建築基本品質的追求,例如過度浮誇的裝飾,華而不實的設施,超量的結構設計或不合時宜的歷史語彙,這些都只附加上去的選用配件。
我們希望能綜合規劃設計的創意,讓每一塊基地都有不同的建築策略,藉由找尋合適的建築型式及契合的生活情節,創造出獨特的作品,以藉此來建立客戶的認同感。

楊豐溢:在當前國際綠色思潮前提之下,繁瑣的裝飾語彙應儘可避免,對於住宅「形」的觀點,秉持簡約自然原則(Less is More)「少既是多」的概念。傳統複雜裝飾性(Complexity & Decoration)對於現代建築而言,是人們的一種心理需求、還是機能需求?將不必要的裝飾減至最低,尋求簡樸高雅的原則,似乎是目前人們對於美學的的共識,美學的基礎觀點是隨著地球資源、環保意識抬頭有密切關係。而在此原則下,建築外觀裝飾性格,已不再是供人觀賞而已,而將是建築與人之間另外一個對話層次之提昇,更重要的是建築「內在空間」的表現。因為空間,是讓生活在裡面的人,有一個領悟生活的場域,這也是「好宅」必須將「簡約美學」與「空間內涵」連結的思維。
所以,現代建築應多講究物理性能⋯如優良的通風性、採光性、同時考慮節能性。「綠建築」不再只是訴諸理念,而是對建商品牌及形象的基本道德訴求。在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後,還要兼顧控制建築物理創造空間品質的問題。必須妥善規劃並控制「音、光、熱、氣、水」的基礎物理要素,讓前述物理因素成為「舒適因子」而不是「嫌惡因子」。在防災方面則能提供安全的結構、消防。在空間機能方面應能滿足情境、養生,讓人心情愉悅、健康。當「美善的住宅」理念,能透過縝密規劃而具體呈現,產生的建築作品才是名符其實的「豪宅」,而不僅僅是空洞的商業口號。

 

豪宅的空間尺度與一般住宅的尺度並不相同,你如何處理?
豪宅的建材配備條件相對寬裕,這是否有助於設計的構想和發揮?
一般開發商將豪宅的設計視為行銷的工具之一,建築師在法規與現實間如何取得平衡?

蔡+黃:空間必須大而有用,除了展現大尺度的空間感受,應就生活行為模式作更細微的安排。材料的質感往往直接展現設計者美學的品味,呈現設計傳達的訊息,透過現今進步的工業技術及製品使設計成果更能準確實現。豪宅的價值及開發商的獲利機會應建立在建築及環境所創造的品質上,以少一些坪數多一面採光來追求豪宅的新價值。

李文勝:「空間尺度」就某種程度來說,並不是無限放大這個層面,而是如何運用空間組織及視覺設計達到設計要求,才是更不同的思維方式。建材設備的注入,以我個人而言並非占有絕對性的角色,而只是如何將可用的這些建材設備資源加以善用、適用,才是最重要的。

吳清源:空間尺度的放大並不是只將基本尺寸差異不大的家具依空間之使用型態依序擺置,而應該思考的是在空尺度放大的同時,除了滿足基本功能需求外應該在生活的面向上有不同的生活形態或多樣的可能性與彈性被允許或發生。如廚房與餐廳之間可否有早餐檯或吧台等之不同使用型態。住宅空間這種生活容器其空間尺度相對於其他型態的建築,是有每個空間尺度都有「斤斤計較」的特性,因此,建材配備的條件放寬對於設計的構想和發揮當然是有幫助。豪宅設計與建築法規並無太大的衝突。

 

豪宅中你覺得哪一個使用空間是業主最重視的?
而哪一個空間是你自己覺得最不可鬆手的細節。

李文勝:業主重視的往往是各空間的使用機能,而我最重視的是居住單元中公共空間的組構關係,因為那是家庭中人與人互動的重要空間,也就設計中的「隱性力量」。

蔡+黃:業主最重視的應該是玄關及客廳,卻忽略了廚房與餐廳是居家空間中使用最頻繁的區域,家人與訪客互動最親密的場所;另外則是需有足夠的收納空間,以因應不斷成長的生活、儲物整理需求。

吳清源:業主重視的是在內部空間上公領域空間的視覺尺度,如客廳、餐廳空間關係的同時考量,及客廳與外部空間關係,如陽台、露台等。餐廳與廚房之間除了基本設備功能及收納空間外,親子間的互動行為是在空間設計上值得被著墨的地方。

 

台灣豪宅設計中,你最喜愛的是哪一棟建築?
或者說你覺得哪一棟的設計帶起來了新的風潮?
國外又有哪一位或哪一件作品讓你覺得激賞?

廖錦盈:信義之星可能是真正帶起台灣豪宅的風潮,第一:他創造了地下第二門廳,第二:主臥區,男女主人分設更衣區,還在浴室設了休閒運動區。完全以生活輕鬆舒適為主,而不是節省空間為主要考慮。

李文勝:藤本壯介,基本上他對住宅的關係有不同切入的角度,也試圖細膩的找出人們愜意的居住態度與生活方式,進而發揮在他的設計之中,並藉自然、空間、人、生活相互對話,這是我欣賞的。

吳清源:泰安連雲接雲樓;SCDA Architects曾仕乾(Soo K. Chan)。

 

未來你還會想嘗試怎樣的住宅設計?或者你期待看到怎樣的作品?

廖錦盈:在我的經歷中,雖然思慮清楚,但還需要機會以及更大的掌控權,才能將「豪華、寬敞、舒適」巧妙的結合某一個都市角落,創新另一棟豪宅。

李文勝:回歸自然,尋找自然的原意。不論人的生活、空間內涵或者是建築的形式,均能有更適切而自然的表現,且由內而外,設計一致性,是我追求的目標。

吳清源:大樓式集合住宅「複層別墅」或者說「重疊別墅」是容易被表現出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呼應的良好題材,但在目前得住宅的市場上是不容易被呈現的。我想主要原因是法規的限制,期待有一天法規能被解除限制條件,或者有業主能允許犧牲容積,而因設計創意而又創造商業價值,而能有此類作品被產生。


面對目前房地產市場上豪宅的造型流行手法,請問你有何看法?

蔡+黃:在房地產市場上,由於商業銷售導向,建築師在空間本質或居住行為探討上可以著力的常常並不多,所以大多只能在造型上求變化,但是建築外觀的美學與材料是構成都市環境面貌與社會文化很重要的元素,也許可以除了外觀美學與銷售創意外,有機會能對都市開放性及公共性作出正面價值的回應。

李文勝:造型是種美學呈現的方式之一,而如流行或許就如音樂、衣著般,是很自然的事,但建築應更往長遠時間去看,看這建築是否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是更重要的事。

吳清源:「新古典」與「簡約風」大量石材、格柵、鐵件、玻璃等材料的用運用及屋脊裝飾物的誇張造型是近年流行的造型手法,已跳脫早期民國七十至八十年代鋼筋混凝土的為主的設計手法,個人覺得是材料與工法上的進步與審美觀進化的時代潮流。

闕河彬:豪宅產品近年大量產出,開始興起國外建築師設計的風潮,因此一直保守、套用公式的房地產舊習似乎有了改變。除了建築技術及管理的創新之外,差異化的設計理念開始受到重視,建築設計的能力開始派上用場。國際建築師的參與,帶來不同的設計視野,國內的設計能手,是否能搭上風潮,爭取更多參與的機會,良性的互動,期待房地產業的多元創意令人耳目一新,以免讓人一直有向歷史形式退化的印象。

 

4470 2015-05-20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33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68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174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