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台灣建築雜誌 Vol.182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0年11月 Vol.182
3446 2015-05-15
關鍵字 : 

封面繪圖:潘冀(聯發科技企業總部大樓)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深度報導」設計的博弈─簡評香港西九龍文娛文化區競賽始末/徐翥

深度報導」艾希莫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楊思勤


作品檔案850」音樂月台/建築繁殖場  


作品檔案851」聯華實業南港總部大樓/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52」聯發科技企業總部大樓/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53」宏達電子研發大樓 HTC R&D Project/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對談」國際的台灣:談辦公空間設計的向度/潘冀×蘇重威×羅時瑋×王俊雄

評論」建造創新氛圍:潘冀團隊的辦公複合大樓設計/羅時瑋


作品檔案854」Darcons Corporate(墨西哥)/Arquitectura en Proceso

作品檔案855」蘇州工業園區中新生態科技城啟動區(中國)/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境群規劃設計顧問(蘇州)有限公司+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設計研究院

作品檔案856」壹傳媒內湖辦公大樓/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57」妮傲絲翠企業總部大樓/三公設計有限公司+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58」先得月/金以容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59」珠彥雅集/林志宏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860」天霽/永續建築師事務所


論述」讀德勒茲看設計:演變成形式/謝宏昌


評論」簡單其實並不簡單 從「極簡.大用  包浩斯巨匠亞伯斯特展」談建築設計教育/涂文瑜


專欄」台灣城市中的最小建築\P建築/李清志

專欄」建築師在綠色基盤建設中之角色為何?/郭瓊瑩

台灣的地方」新竹科學園區的源頭活水─竹東圳/陳其澎

 


編輯室手記

 

本期主題為辦公空間。現代辦公空間成形於十九世紀下半,曾經是西方建築現代運動關切的核心課題之一,其背後意味著白領階級的出現,經濟與社會結構激烈轉變。比如,美國建築師萊特即曾兩次改寫現代辦公空間形貌,以Larkin Building(1905)與Johnson Wax Headquarters(1939)為二十世紀經濟與社會快速變遷留下空間上的註腳。而當代高層辦公大樓的原型,則奠基於二次戰後,中心人物換成美國化的Mies van der Rohe,背後的推力是新帝國主義與新國際分工的建構。也在此時,日治時期殖民主義式的辦公空間被汰換,美國式的辦公空間傳入台灣,台北中山北路上的嘉新大樓為其代表。

時轉現在,隨著產業變遷速度數倍於前,原本類型特清晰的辦公空間,反而變得難以界定。首先,循環週期最短的高科技產業,其辦公空間變化最大,以往現代主義者大聲疾呼的「功能分區」的觀念退位,混合著生產、休閒與居住的「公司城」(company town)再度從歷史回到現實,只是改為垂直化發展。「公司城」原是西方十九世紀產業革命初期的產物,由企業主所主導,它同時混雜著惡意剝削與善意勞資共享兩個極端,端視企業主的一念之間;今日高科技辦公空間似乎也近如此。其次,辦公空間在當今已不是一種建築類型,而是多種類型不斷相互組合下的複義名詞,而這個組合的動態性,雖然有時令人感到難以捉摸,但對於持積極心態的設計者,不啻也是創意的活水源頭。因此當代的辦公空間不僅描述了產業變遷的圖景,也呈現了推動建築空間變遷背後的推力,更是人性試煉之所。

二次戰後當美式辦公大樓觀念傳入,塑造台灣當代辦公空間文化時,台灣社會自主力有限,絕大多數時刻處於被動接受角色。然而1990年代之後,台灣在高科技產業中的特定角色,似乎讓台灣社會第一次有了可以在塑造辦公空間文化,扮演積極主動角色的機會。回顧地看,台灣企業主與某些建築師,確實把握了這次潮動,賦予高科技辦公空間台灣的獨特詮釋。尤其步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因應著產業再轉型與辦公空間的進一步失人性化,彰顯環境與人本價值隱隱成為台灣建築專業界對辦公空間未來理想之所繫。

體現台灣辦公空間當前的軌跡與掙扎,是本期企畫的背後目的。在這方面,潘冀事務所的三件作品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它們除了總結了二十餘年來台灣辦公空間發展的歷程外,也相映出台灣辦公空間弱處,並揭示了未來該前進的方向。尤其HTC研發大樓提案,面對資本主義的生產框架,表面上雖不脫辦公大樓的窠臼,但內裡已對辦公空間進行了革新性的擘畫,使其更能回應白領階級對人性與環境的要求。而從境向的中新生態科技城案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取向,與多種類型辦公空間交互組成的空間可能性。壹傳媒與妮傲絲翠則代表台灣中小型辦公大樓設計的高度活力。尤其妮傲絲翠總部大樓,在其時尚折疊立面下,其實存在著教科書般的精細辦公空間設計,從服務與被服務空間的彼此獨立到各層平面的各具個性,再回到從頂層連續到地面的整體變化,顯示整棟大樓設計是在整合多重條件下,做出深思熟慮的一擊。而來自墨西哥的Darcons Corporate案則顯示關注環境與人性是普遍的課題,並可在觀念與手法上提供對照與反思。

住宅作品方面,先得月、珠彥雅集與天霽雖各自詮釋了不同住宅類型,但有一相同之處:它們都在看似簡單的解決手段裡,蘊藏了豐富多樣的變化,以此回應了住宅所需的細緻尺度與感受空間。本期也刊出呂理煌與建築繁殖場的新作「音樂月台」。另外,本期也是論述創作豐收的一期。來自倫敦的艾希莫林博物館與來自香港的西九龍文娛特區競圖報導,不但深入且其評論都一擲而中。涂文瑜由「亞伯斯特展」,反照台灣建築教育之亂象與迷思,也是引人深思的文章;「亞伯斯特展」今年四至八月在高美館展出,這個展覽本身就是今年台灣最重要的建築展之一。謝宏昌藉著德勒茲提示將設計當成一種動態的becoming,而非可一次盡其功的靜態之物,不但呼應了當今前沿的建築思潮,也與本期辦公空間議題不謀而合。羅時瑋另闢蹊徑地以「創新氛圍」來評論潘冀事務所二十多年來的持續努力,熱血又不失中肯,是一篇能引領台灣建築面向國際的好文。最後,壓軸的「台灣的地方」,本次恰巧來到竹東圳,其地景開展為竹科源頭,回照本期辦公空間作品,頗值再三玩味。

 

3446 2015-05-15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慈林新館
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7月
Vol.238
20194 2015-07-06
ta台灣建築雜誌 Vol.244
ta台灣建築雜誌
2016年1月
Vol.244
11892 2016-01-04
Four Seasons.台大
英屬維京群島商唐宋國際建設事業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胡永復建築師事務所、協定設計
15216 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