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建築的台北都市主義│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vol.300


ta台灣建築雜誌 2020年9月 Vol.300
5408 2020-08-31
關鍵字 :  展覽

封面/琢豐接待中心 ©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編輯室手記
 
新聞
 
新聞延伸:新生代建築人的吶喊
 
論述」世代共好!給建築人的一封信/吳思瑤
論述」環境、時代與社會的改變關鍵在「人」/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
論述」一份履歷帶來的建築革命/李逸喬
論述」日本設計事務所及建築相關產業如何改善勞動條件/楊依榛
論述」香港、東京、鹿特丹──建築人的異文化觀察/Eve
 
 
大尺建築的台北都市主義
 
2020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作品檔案1271│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
訪談」日常生活感知與原始自然覺知間的相互遊走/曾志偉
 
特約編輯
論述」紅磚未來式/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ta好作品徵集
 
ta投稿專欄
論述」奇觀社會下的打卡建築──以黃聲遠及團隊之作品為例/徐鉦儒
 
 

年輕吶喊聲音下的省思

 
前一陣子在年輕人的社群媒體上發出一陣「Me too」與「血汗職場」的眾聲喧嘩與吶喊,雖然之後已逐漸平息,但我們不希望船過水無痕,於是策劃了這個小專題,希望業界能聽到年輕人的心聲,也許做出一些改變。
 
雖然建築本身就是一項血汗產業,專業生存環境不佳,建築師常常就是在血汗叢林中的倖存者,通常也懷抱著崇高的理想性格,然而畢竟無法要求每個人都用理想代替麵包,事務所的成就其實是靠員工人力累積出來的;管理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專訪中提到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可說是給企業的忠告,其實也是事務所經營的法則;企業對於獲利的追求重點,應由短期的利潤轉為長期整體利益的關注、建構優良的勞資關係、營造安心與安全的職場環境、重視員工權益與福利,尤其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幫助眾人成長,才能吸引人才、獲得員工的信任與認同。更有甚者,從專業服務之外、著眼於環境保護及社會關懷、社會責任等方面,更能創造價值、建立信譽,創造多贏局面,實現企業的永續經營。
 
至於「Me too」事件,雖然討論不及「血汗職場」那麼多,卻也出乎意料之外的有一些受害者,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受害者常在當下不知所措、困惑、憤怒、羞愧,或因為各種原因而採取忍氣吞聲、息事寧人的作法,但其實在心理上已遭受相當大的影響;其實受害者應正面、具體地表示出不悅或拒絕,並了解周遭環境所擁有的資源、揪出加害者。1998年台灣出現第一件男性主管因為在工作中性騷擾女性下屬而被法院判處侵權的案例;〈性別工作平等法〉通過後,向勞動部提出申訴的案件幾乎年年增加,顯示出女性勞動者對於個人權利意識的認知和行動更為清楚且積極,也代表制度性的做法可協助受害人追究事件的細節及要求賠償,也反映媒體對於類似事件的重視。然而性騷擾認證困難,除了加害者外,其他相關人員如上司、雇主等對性騷擾行為的姑息,嚴格來說也是幫兇;法律本身無法教化眾人,民眾對於法律規定的認知及理解、案件處理的學習等,才是讓法律成為常識,並讓平權觀念深化及展現於行動上的機制。
 
本集另外兩個專題是大尺建築與2020威尼斯建築展的自然洋行作品。「大尺建築」事務所名稱顯現出郭旭原、黃惠美兩位主持人的企圖心,就是考量大尺度的全方位設計,不僅考慮建築本身,更延伸到都市景觀與環境,讓房地產市場商品的住宅建築有了與環境對話的公共性質。他們的作品雖多卻都維持水準,多為幾何造型,外觀內斂不花俏,然而材料顏色比例搭配嚴謹宜人,散發建築美學底蘊與人文氣質;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他們的商業住宅建築早已應接不暇,近年仍然撥出心力投身於公共建築及老屋改造,展現出不忘初心的理想本色。
 
自然洋行的曾志偉以《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代表台灣參與2020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因為疫情緣故展覽延期,我們先睹為快,看這位四十出頭、沒有傲人學歷的年輕建築師如何以「輕柔」的材料工法構築出與周遭地景生態和諧共存的建築,讓人在其中感受空間的靜謐與空靈,並蘊含詩意的宗教沉浸感。
 
 

 

總監 黃長美

5408 2020-08-31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活出場所展
黃聲遠
台灣建築雜誌2015年8月
Vol.239
6277 2015-09-04
Methematics: The Winton Gallery Science Museum(英國
Zaha Hadid Architects (ZHA)
台灣建築雜誌2019年3月
Vol.282
2728 2019-02-26
Gallery in Nangang
Noiz Architects
台灣建築雜誌2019年3月
Vol.282
2441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