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古蹟原臺南地方法院-百年史觀構築解析


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3月 Vol.270
3597 2018-03-08
關鍵字 :  公共空間


作品檔案1646

國定古蹟原臺南地方法院-百年史觀構築解析
文:葉世宗/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圖片提供: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
 
  國定古蹟原「臺南地方法院」,由日治時期建築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於西元1914年(大正三年)竣工,至今已有104年歷史,與「總統府」、「臺灣博物館」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巴洛克風格之西方歷史式樣建築。
 
  作為日治時期規模品最大的地院建築,直至西元2001年地方法院遷移新址,期間一直作為法庭使用,未來亦將規劃為司法博物館。無論是東側瓜頂的優美、西側高塔的雄偉(已遭拆除)、馬薩頂的壯麗、山牆門廊的精緻、行政區中央廊道採光井的科技…等。構築,在二十世紀初皆堪稱國際水準之作。
 
  歷經八年的設計監造期程,地院宏構欲解析之面向甚為繁多,限於篇幅,本文僅就主要的幾個空間元素,透過3D及手稿從組成及構造的角度作解析。

百年後的歷史見證
  建成於1914年的原台南地方法院,適逢二十世紀初建築構材的革命性發展,由磚石及木構造逐漸轉向鋼筋混凝土造及鋼構造的過渡階段。而森山松之助由日本來到台灣這個時代新科技的實驗基地,加上日本正值脫亞入歐的政經文化氛圍,自然也要將百年前的「當代」建築科技作一番表現,換言之,原台南地方法院可說是當時的「摩登建築」(Modern Architecture)。
 
百年前構築技術的統合
  原台南地院建築本體除了百年前常見的壓艙石基座,磚砌承重牆,木槢墻及經典的日式大木屋架、黑瓦、銅板瓦外,尚有當年正興起鉚釘角鋼扇形屋架,及正發展中的鋼筋混凝構造(本體有部份梁及平頂之應用);堪稱是二十世紀初構築材料及工法的活歷史。更難得的是打破左右對稱官式建築型態的東圓頂及西高塔,精緻的泥塑花飾,典雅不失現代主義空間比例的建築量體,內部有官方及民間使用之兩處中庭,呈顯日式迴廊的氛圍,乃至運用陽光引入行政區中央廊道的採光井(現在稱為solar tube),大斜屋頂與廁所平台上的通風器(熱對流裝置),在顯示森山松之助意圖將當代建築科技融入古典建築的嘗試作為,也非常成功地整合為一精彩的二十世紀初台灣的代表建築。
 
現場手繪,解析組構
  雖然有Auto Cad及3D繪圖,但仍不足以明白清楚地解析百年前複雜的圓頂木構架、壯觀的馬薩頂屋架及細膩的銅板瓦作構造。尤其構件之間的組構關係更難以數位線條表達詳盡,唯有透過現場觀察施作過程、訪談匠師、瞭解組構細部、以素描方式經由思緒整理有意識地手繪呈現,才更能完整地剖析解密歷史構築。而現場手繪構築細部令人上癮欲罷不能,似乎是空間帶著你畫,而非你去繪手稿。物人合一,如入百年時空;心領神會! 
 
尊重既存,創意修復,生命永續
  古蹟不是廢墟也非文物,修復後再利用,延續建築生命才是真義。歷經八年的設計監造及工作報告書的製作,終於完成百年極品之修復,並獲得三年一度的「2017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的殊榮,實歸功於機關、施工單位及設計監造單位的三位一體相互合作,不計成本戮力達成修復使命才有今日之成果。修復過程,隨著營造廠的逐步解體,有如解密般的新發現,也動態地影響原有修復內容,而衍生「斷代」保存的議題,此時則需要多方討論及智慧判斷修復的方向。相對於歐洲動輒千年的建築猶尚在使用,國內的歷史建築古蹟,應抱持更具彈性及創意地態度從事修復、融入當代構築的設計手法,活化空間適應新的使用功能,如此,再過百年才有斷代保存的意義產生,達到真正的生命永續。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8年3月號,Vol.270)

 

3597 2018-03-08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基隆國光客運臨時轉運站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6048 2018-10-05
大安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10月
Vol.277
14438 2018-10-05
烏鎮劇院(中國)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11月
Vol.218
24817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