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院疊庭


究境建築+黃志瑞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雜誌2018年2月 Vol.269
4450 2018-02-27


作品檔案1635

重院疊庭
究境建築+黃志瑞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究境建築

 

抽象性的空間敘事

  感人的空間,常帶著無法言說的詩意。雖不可言說,卻可被設計、被指認。有時是思辨的推敲,如筱原一男(Shinohara Kazuo)的白之家(House in White, 1966),以文化為底蘊,再以一根柱構築出饒富意味的畫面,讓觀者佇足思考,時空得以延展;有時則是偶遇的驚奇,如巴拉岡(Luis Barragán)在拉斯阿普勒達斯景觀住區(Las Arboledas, 1961)給馬的飲水槽,筆直的水槽終端映著白牆上搖曳的樹影,以及一抹暈染在碎波裡的藍牆,靜謐與孤獨的畫面給予觀者內向性的震撼。這兩個作品的表達迥異,但經驗過程中卻有些許類似的味道:對於抽象性空間的追求。這個追求一開始都跟日常性無關,到了最後,作者都讓這個抽象性回歸到新的日常性,讓空間與人,有了更深沉的觸動。

本案由「內觀」開始,造一個世界。

  我們專注在某種移動性的視野。所有空間,內與外、靜謐與動態,都被一個連續性的路徑串接,相應的活動也因此被連結。所以,這個路徑必然是立體而非平面的,是內與外交錯的,上與下互視的,最重要的是,它是「曲折盡致」的,如同中國園林的小徑般,在有限空間內,窮無盡之境。而路徑的轉折,是實體與虛體的切分,堆砌了「眼望不盡」或是「隱約可見」的效果,而這樣的氛圍提供了往前探索的動力,也暗示了移動的自由度與佇、觀、遊等相異的節奏。

  與路徑相對應的是「光」,光成為路徑的指引,是起點也是終點。更進一步的探究,它必須是間接光,帶著「幽」的質地。於是,光的來源與距離成為一種想像,空間的邊界因此被延伸。(圖1)徑曲而光幽,在這個移動的視野裡,讓空間的抽象性得以表述,讓觀者從外在的遊走到內向性的迴望。

 

設計說明

  基地位於台南新化,緊鄰新化老街。基地四周都被稻田環繞,為4.2mx27m的狹長建地,且坐西朝東。業主提出的需求是可供種菜的場所,讓退休的父母親有種花蒔草的休閒。首先,是要解決空間的侷促感。一進門是一個挑空-垂直向空間的放大,接著是水平向視覺的層次推展,可以讓視覺從客餐廳延伸到後院,藉由兩種向度的處理手法,將層次拉深、空間放大(圖2)。其次,我們把深覆土的花圃留在屋頂,並且以「遊」的路徑,串聯室內外;讓高低錯落的綠意,有著被緩慢散步的主人細心品味的可能。另外就是對光線的處理,量體中段置入一個中庭,讓光線往兩側漫射。接著,就是南北向的取光裝置,讓光線如絲絹般洗在牆上,也成為路徑的引導(圖3)。
  本案起初是某種抽象性空間的追尋,接著再著手處理日常性的問題,包括:尺度、通風、採光與動線等等,並且與業主的生活輕巧的交織在一起,使其能返回真實的生活。而建築,就是整合這些條件的純粹呈現。(文:究竟建築)

 

作品資料 

作品名稱:重院疊庭
業    主:劉明秋
地    點:台南 新化
用    途:住宅

建    築
事 務 所:究境建築+黃志瑞建築師事務所
主 持 人:沈弘軒、吳承軒、魏子鈞|黃志瑞
參 與 者:沈弘軒、吳承軒、張嘉容、林涵如
監    造:張嘉容
結    構:Shaping Structure Studio/杜怡萱、劉祐彤
水    電:仲群工程

材    料
外    牆:清水模
開    口:元一門窗

基地面積:123㎡
建築面積:73.39㎡
樓地板面積:146.7㎡
層    數:地上二層

設計時間: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
施工時間: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

 

(完整作品內容請參考《台灣建築》2018年2月號,Vol.269)
 

 

4450 2018-02-27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里院
里埕設計工坊
台灣建築雜誌2013年3月
Vol. 210
20453 2015-02-25
剩閒居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30127 2015-03-04
水上流
葉熾仁
台灣建築雜誌2011年3月
Vol.186
17592 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