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縮時空的黑盒子


Beyazıt State Library GREEN BUILDING 綠建築 2017 DEC / 2018 JAN Vol.050
3182 2018-01-03
關鍵字 : 

凝縮時空的黑盒子
巴耶濟德公共圖書館
Beyazıt State Library
 
文字:沈如瑩
圖片提供:Tabanlıoğlu Architects
攝影:Emre Dörter
 
 
▲保存珍貴的文獻的黑色玻璃箱。
 
喜歡逛書店和圖書館的人,可能都聽過位於荷蘭馬
斯垂克的「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
bookstore),這間書店前身是一間擁有800 年歷史的教
堂,重新整修後曾獲得2007 年 Lensvelt 室內建築師大獎
(Lensvelt de Architect Interior Prize),更被譽為是「世界
上最美的書店」。
 
相隔1 又1/3 世紀的兩次改建計畫
 
位於東西方交界的土耳其伊斯坦堡, 去年也誕生了
一座由古建築轉化而成的閱讀宮殿─巴耶濟德圖書館
(Beyazıt State Library)。與「天堂書店」不同之處,在
於這座建築並非近年才改做他用,而是擁有百餘年歷史,
土耳其的第一座公共圖書館。
 
建築物本身於1506 年完工,當時是一種名為「庫里耶」
(Külliye,有複合之意)的伊斯蘭建築。庫里耶以清真寺
為中心,附帶浴場、市集、學校、醫院等公眾設施,圖書
館的前身便是巴耶濟德清真寺附屬的公共廚房。1882 年,
土耳其開始推動公共圖書館,便啟動了改建計畫,於1884
年落成,名為「Kütüphane-i Umum-I Osmanî」。
 
由於伊斯蘭教義鼓勵人們捐獻、行善,這座圖書館裡
除了一般圖書雜誌,還藏有大量的珍貴古文獻和手稿,
宛如土耳其文化資產的堡壘,但多年來一直未能得到妥
善照顧。由Tabanlıo lu 事務所負責的改裝歷經十年,終
於在2015 年完工, 旋即獲得2016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2016 )「新與舊獎項」(New And
Old Category),攫獲世界目光。
 
伊斯坦堡的建築師通常有家學淵源,Tabanlıo lu 事務所
也不例外。Murat Tabanlıo lu 與其父 Hayati Tabanlıo lu 於
1990 年創立(Melkan Gürsel 於1995 年成為合夥人)。父
親 Hayati Tabanlıo lu 從1950 年代進入建築業,作品類型
橫跨清真寺到機場。現在事務所的設計範圍更廣,包含住
宅、辦公室、工業設施、百貨商場,還有伊斯坦堡當代美
術館等。近年頻頻獲獎,業務亦已開展至中東和北非,是
一間擁有200 名建築師的大型事務所。
 
 
▲寬闊明亮,位於圓頂下的閱覽室。
 
 
充滿視覺美感的低限度機能修復
 
載滿歷史的紙張資料需要小心呵護,控光、控溫、控濕
都得依賴現代設備,但建築本身也是古蹟,必須在不會破
壞既有構造的前提下進行改建。Tabanlıo lu 團隊以「最小
干預」原則修補缺損,使其復舊如舊,並將原本露天的中
庭上方採用透明的充氣膜構造,保有自然採光的同時能夠
保護庭院結構、過濾多餘紫外線,也提供更好的空間氛圍,
以穹頂的概念呼應豐富館藏。改建時無意發現了拜占庭時
期的教堂遺址,同樣採用透明屋頂的形式,既是參觀空間,
也構成景觀的一部分。
 
修復的諸多細節也十分精巧:調整動線,將入口處轉移至
庭院區,更方便讀者進入;針對珍貴的館藏內容,設計團隊
則以尺寸不一的玻璃箱作為保存和展示之用,讓視覺顯得通
透;其中一個彷彿巨大黑盒子的黑色玻璃箱,用以陳列最古
老的珍貴文獻,簡練線條與古典外觀形成高度視覺對比,在
美感和象徵意義上都讓人十分震撼;採光也以幾何、間接的
方式,襯托原始建築細節與深度;審慎選擇用色與材質,確
保與原貌呈現一致風格;將書櫃下方地板架高,收束管線等
機械設備,減少視覺干擾。
 
除此之外,館內還有不少特別的設計,例如入口處以舊報
紙堆的形式作為隔牆,以及早年查閱書籍時使用的分類索引
抽屜櫃,都讓人時刻聯想起這間圖書館的悠久歷史。在挑高
的圓頂空間之下,從新穎的書櫃裡取出一本古書,坐在寬敞
明亮的閱覽室中閱讀,彷彿數百年的時空凝縮於一刻。
 
▲充氣膜構造秀明窺頂,維持自然採光同時保護功能。
 
串連城市歷史與文化的中心
 
除了建物內部,圖書館與周遭環境也形成一整個歷史與
文化聚落。此區以Divanyolu 路貫穿,是幾百年前就已十分
發達的「舊帝國之路」,牆外的露天咖啡館和其上遮蔽的
樹蔭,也從當時就在此見證歷史更迭;旁邊屹立的,則是
已經超過600 年的巴耶濟德清真寺。除了這些已經存在的
標的,附近也是古書市集的舉行地點,同時離伊斯坦堡大
學不遠;透過展示中庭周圍的房間,讓更多人能親近城市
的歷史。
 
這種最低限度的改建方式,保有建築歷史精神,並讓現
代設施融入其中,成功地讓古蹟發揮應有的功能,並且充
滿能量,更能進而推動都市更新的腳步。這間國家級公共
圖書館不需要申請會員,只要在開放時間前來,首次參訪
會有親切的工作人員帶領並提供簡單導覽,僅需出示身分
證明,即可入館閱讀數以萬計的珍貴歷史資料。古文獻陳
列室位於一樓,包含奧斯曼(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出版品,
阿拉伯語和波斯語手稿等,二樓則是當代出版品及期刊。
 
「藏書」是時間的藝術
西方的藏書史十分豐富且普遍,許多圖書館都擁有數以
百萬計的館藏,這座巴耶濟德圖書館,當年便是仿照歐洲
國家圖書館的概念而推動,再加上伊斯蘭教徒慣於慷慨捐
贈,累積數百年後才能有今天的成果。然而這個改建計畫
是在十分迫切的需求下,以高度技巧完成的傑出作品。一
間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圖書館,在許多國家聽來稀鬆平常,
之於我們卻是天方夜譚。
 
近年台灣各縣市紛紛有許多大型圖書館的興建計畫,標
榜空間新穎、舒適美觀、借得到暢銷書。但「書」這種物
件與其他藏品不同,看似價格低、種類多,但除了一些經
典書目外,大部分的出版品流通年限並不長。圖書館除了
負有「推廣閱讀」的功能─雖然推廣閱讀不是光靠圖書
館就做得成的─更重要的是保存市面上難以尋得的出版
品,而蒐集文獻資料是一樁與時間賽跑的高難度任務,一
個藏書空間的歷史厚度,與空間本身的歷史呈高度相關。
我們除了期待一間間燈火通明但館藏貧乏的新建築外,或
許更應該回頭檢視各縣市總館級圖書館的館藏,是否足以
擔負文化傳承的重任。
 
▲在「最小干預」的原則下,展廳仍保有最初古蹟的樣貌。
 
Q 可否與我們分享在改建巴耶濟德圖書館時遇到最大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而圖書館許多改建的設計細節十分精巧,其中最
喜歡或自豪的是哪項設計?
A Melkan Gürsel(Tabanlıo lu Architects 合夥人):最大的挑戰是所有的設計決策都必須保持「最小干預」(minimal intervention)的方法。由於
巴耶濟德圖書館歷史悠久的背景及其顯赫突出的地位,因此任何決定都必須經過仔細的思考和洞察。除了保持建築物整修後的外殼,我們翻
新的主要元素在書架的設計,像是保存珍貴典籍的黑色透明玻璃箱立於館內,既是對比也補充了歷史的質感,醒目又實用。而這明確的態度
應用在改建上,在不過分的干預之下處理設計的元素,這樣的順序所產生的空間,幾乎就成為一種普遍的信息。
 
▲書櫃底層架高,收束機械設備。                     ▲展覽空間。
 
BEYAZIT STATE LIBRARY
位置:土耳其伊斯坦堡
業主:土耳其共和國文化旅遊部、Aydın Doğan 基金會
用途:公共圖書館
設計/團隊:Tabanlıo lu Architects(Melkan Gürsel、
Murat Tabanlıo lu)
團隊成員:Hande Pusat、DeryaGenç、IremÇatay、
KıvançCucur、NazlıTınaztepe、DenizManisalı
建築面積:2,925m2
日期:2015 年
 
/// 完整版圖文請見《綠建築》vol.050
 

 

3182 2018-01-03

相關好文推薦

SUGGEST


化為大愛的黑色甜蜜
「Feeling18巧克力工房」
GREEN綠雜誌2014年8月
Vol.030
6658 2016-08-01
城市傳說
沙丘上的白城市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5590 2015-10-12
300年老樹上的隱匿木屋
「熱海鳥居」
GREEN綠雜誌2015年10月
Vol.37
15567 2015-10-12